八段锦的江湖故事5,他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距今1000年前的大宋王朝,经济隆盛,商业发达,生活富足,民生繁华。
可当这一切,残忍地、眼睁睁看着毁掉时,就是铁石心肠,也会落下泪来。
洪迈苦心孤诣,把一腔热血化作万千文章,融入到像《八段锦》这样一个个小故事里。但是,他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
《夷坚志》原有420卷,卷帙繁浩,为后人叹为不可及。
《四库全书》说:“小说家唯《太平广记》为五百卷,然卷帙虽繁,乃搜集众书所成者,其出于一人之手而卷帙遂有《广记》十之七八者,唯有(夷坚志)此书。”
据史料记载,洪迈因急于成书,五天之中即能写出一卷。
要知道,那可是毛笔的年代,即便是今天,给你最高端的电脑,再配上人工智能ChatGPT,也够呛。
洪迈官居高位,衣食无忧,仆役成群,何必如此慌乱,何必如此仓促?

因为,岳飞死了,韩世忠流放了,赵鼎、胡铨和李光……这些抗金名将,死的死,逃的逃。
他知道,留给大宋王朝的时间不多了。
二、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大宋的繁荣,举世闻名。
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洪迈静静地看着这个深爱的国家,一天天的积贫积弱,而朝廷内外、从上到下、萎靡不振、醉生梦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皇帝昏聩,权臣横行,国恨家仇,愤懑难平。

他要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个国家的辉煌华贵、沧桑落寞、风俗时尚、点点滴滴。
淳熙十四年(1187)八月,宋高宗说起洪迈撰写的《容斋随笔》“煞有好议论”。洪迈感叹:“书生遭遇,可谓至荣。”
只要皇上能看到自己的文章,明白了情势的危急,那就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三、 看破不说破
宋朝的士大夫阶层,热衷养生健身。
像欧阳修、苏东坡这些名士大儒,搜集了上百种养生方法,叩齿、吐纳、按摩导引……每日坚持不懈,认为效果比吃药好一百倍。
这其中,能代表皇宫大内、顶级贵族阶层的导引健身术,非八段锦莫属。

这也是洪迈选择八段锦作为题目,并且串起整个故事的精妙所在。
药引子定了,重要的就是时间。
政和年间,蔡京专权,打着皇帝的旗号,采办“花石纲”。到了政和七年,矛盾已经积攒到了火山喷发的前夕。
这一年,高俅当上了太尉,三大恶人蔡京、童贯、高俅,都粉墨登场。
洪迈以他宦海多年的政治敏锐性和独特眼光,把八段锦的故事定在政和七年。
关键是,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标志性事情,徽宗宜御笔昭告天下,自己是昊天上帝长子大霄帝君。
四、 在其位不谋其政
皇帝爱好长生不老,这无可厚非。

问题是,傻白甜的皇帝,做什么都是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君主驾驭臣子的十大心术,首要就是“深藏不露”,不能让臣子知道君主的喜好和内心想法。
而宋徽宗则不然,他那藏不住的才华横溢,都快冲出地球,走向火星了。
洪迈借仆从的嘴,说出了内心话:“比观夜中所行,盖速死之道。”
宋徽宗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琴棋书画、修道求仙样样精通。这可真不是吹的,他的书画成就,放在全世界都是顶级的。
这能力,主管文化工作,搞个世界杯足球赛什么的,绰绰有余。但是,他的职业是皇上,在其位不谋其政,身死国灭,又能怨谁呢。

1127年,靖康之变,金朝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五、 杀手锏
武林中,危急时刻,绝地逢生,是该亮出杀手锏的时候了。
“吾之师、嵩山王真人也……至要妙处,则曰、是事非吾所能及也,当为君归报王先生。”
经历过靖康之耻的洪迈,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局面,看似歌舞升平,实则更为险恶。
他在诗中写道:“正同符、光武中兴。擎天独力扶倾。定宗庙,保河山,乾坤整顿庚庚……吾皇哀恋,泪血洒神旌。肠断涛江渡,明日稽山暮云,东望元陵。”

王真人,正是当时名闻遐迩的王重阳,足迹围绕祁连山脉,遍及陕西、山东、河南地区。
洪迈以王重阳暗喻,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是,呆在这个温柔乡里,不是长久之计,光复大宋国土,收复北方领土才是正途。
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梧桐树都被砍倒了,凤凰就没有栖息之地了。
当忠臣都被赶走了,神仙也不会来了。
《八段锦》的结尾,“明年五月,似矩出知光州。终身不再见。”
洪迈80岁高龄去世,同年,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成吉思汗攻灭鞑靼,蒙古正式崛起。

20年后,丘处机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返归燕京后,受赐虎符、玺书,掌管天下道教。
南宋没得到的神仙,却被蒙古收入囊中。
再60年,崖山一役,10万军民血染碧海,南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果洪迈在天有灵,他是否会流着泪喃喃自语,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局……
世事无常,白云苍狗。
全真教逐渐南迁,武当张三丰发扬光大。

又一个-甲子轮回,大明取代大元,天下又开启了新一轮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