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写作(一百二十三)(未修稿)
五一在家,脚被猫抓伤感染了,不便出门,就听了一个crash course的课程,还挺有趣。
中世纪宾根的希尔德加德的戏剧《德律之性》很好听,比学生时代喜欢的格里高利圣咏、神秘园又进了一步;埃及《法老的黄金巡游》也有一种别样的美。
作为过敏体质,过敏药对我来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轻微过敏的时候不吃可能会更好,虽然会一直处于轻微湿疹状态,但不会恶化,也不会因药物副作用而昏沉沉的。吃了药虽会痊愈,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停药,一停药皮炎就会变得更严重,甚至有时候觉得是一吃药就恶化,要擦外用药、加服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依巴斯汀片。可这次感染了,也只能吃了。
其实网上,也没有什么特别有趣的事,散布金融危机焦虑的视频倒是很多。某个颁奖活动人均高定,带出了那些做设计的人开始分享那些超过千万一件的衣服,又科普小知识,只有一个地区买这种衣服的人很多,品牌才会借给明星。因为明星穿过对真有钱的“贵族” 来说是丢脸的事。两件事一对比,还真是讽刺。
手机上,一位老同学快过生了,跑来联系。如果一个朋友,没有其它任何朋友,超过二十年没联系后还回来找你。那应该认为他把这感情看得很重要,还是他人品、性格败坏到交不到朋友。其实好像很多人不是性格不好,而是从来不信任他人。
说到友情,我又和人谈到另一个问题。学生时代总是会说读书人不要随便评论人,但如果一个朋友经常对你说这话,而你又不喜欢他的那些言行,是该提出来,还是断交?
当然现实里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人们会随机应变,也互相会试探底线。
以前看过一个综艺,将一个人一生中所有的熟人聚集起来,排除超过五年没有联系、不知道他各种人生故事与秘密的人后,竟然一个人也没有留下。就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三四十结婚有孩子后,朋友联系就慢慢变少了。之前我会觉得是很可悲的一件事,但年纪大了以后,发现人际多数需要维持,越发变得反而是不希望被人过多打扰。
拒绝了朋友的邀请,不参加家里的聚会,人生会不会更寂寞?
反正没事干,我又找了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纪录片来看,尼禄十分有趣,传统的希腊戏剧是戴着面具的独角戏加一点色情间歇。关于切格拉纳的内容也很让人感到有趣,如果有上辈子,以前我会希望自己是纳兰性德,现在有点偏向格瓦拉。
根据戏剧课程的提纲,我又翻到了bbc八几年拍的一套《莎士比亚精选集》,说是精选集,其实是全集都拍了下来,准备把我还没读过的几篇戏剧看了。然后又一件有趣的事情就出来了。
其实在六到七年以前吧,都是各大视频软件战争结束以后了,各种视频和字幕在网上都还是随便可以找到的,特别能看英文化。后来,这些网站慢慢就被封了,类似的国产网站也就出现了。好听可以说版权,不好听可以说是为了垄断。因为这些网站其实也没有版权,版权多在那些视频网站和老外手里。
其中的异数,当然是网盘。没有网盘的时候,下载东西都很容易,有了网盘后,下什么都很慢,甚至很多资源直接就消失了。但只要花钱,总还是有办法的,特别也就是几块钱的事。
然后,这里关于字幕其实就已经是三个阶段了。第一个阶段,网上能找到免费资源和纯发电而来的字幕 ;第二个阶段,网上能找到资源和字幕,但必须通过网盘分别下载;第三阶段,网盘会自动帮你匹配字幕。
现在,进入第四阶段了,网盘会自动帮你屏蔽掉字幕,花钱才能用,但你下载下来会发现其实本身是自带字幕的.......
我相信,人工智能同声翻译已经越来越成熟地引入,慢慢地就不需要字幕组,而是只需要花钱了吧。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很郁闷而已。有时候甚至觉得现在的网络还没有零几年的时候好用。说版权的,其实钱也大多到不了创作者手里,更多是在为app之前的战争买单,或者说就是逐渐在垄断。
可是,如果说观看格瓦拉的内容,会让我觉得历史是复杂的,任何事都是复杂的——例如有十个人描述同一段历史,可能就会有十种不同的描述方式。当时的人在说谎,有政治与商业立场的人在说谎。我们从未来回看过去,给过去了一个定位,但这个定位其实在当时并不一定如此,只是以我们现在的角度看过去。何况历史基本也是串改过的——那字幕收费这件事会不会也是复杂的。甚至有可能只是因为我的无知,例如其实某个格式的字幕不能直接读取、例如为了审核和信息战而这么做,当然这些只是我荒诞的假设,以表明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
年纪大了以后的一种感觉,是研究每件事都可以穷究一生,而我们只是在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的程度上去主观评价。但世界也就是这样运行的。例如古巴会不会并没有战胜美国,而是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的一场政治游戏。例如现在的乌鸦,即使明摆着,大鹅也不会说他是在和雄鹰开战。要了解前者需要翻一辈子文献,要了解后者需要加入多少的机关。
其实现在多数人为了不被嘲笑、彻底的客观,会选择不发表任何意见,只在自己所知里做修正。谈及的,只有自己所研究的领域。甚至很多人都放弃了独立思考,吃喝玩乐、工作育儿就已经很忙了。当然为了赚钱而贩卖知识除外,或者为了吸引人关注而做的分享。
换个角度来看,智性与人文素养在当代对于大多数人确实更像是一种娱乐,离生活太远。实践远比瞎想有用。也没有多少人真愿意做脚踏实地的实证主义、非理论导向的创新形学者。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感染而没有出门,这让我觉得似乎生活方式到了一种极限,需要有所改变。知识的获取趋于无限,短期内似乎也得不出什么方向与答案。
殇空定慧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练习写作(二一七)(未修稿) (1人喜欢)
- 练习写作(二百一十六)(未修稿) (1人喜欢)
- 练习写作(二百一十五)(未修稿)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