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绕尽弯路,看够了沿途的风景之后,再抵达真理的彼岸?
众所周知,佛教的宗旨是劝人向善的。当凡人修行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时,也就能成佛了。
事实上,几乎任何宗教都是劝人向善的,至少是朝着理性的方向去追求自己的境界。
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意即,当你的起心动念是向善的,则你的行为就是导向“成佛”的目标;而当你的起心动念是向恶的,那么你的行为就会逐渐将你的灵魂拖入“成魔”的深渊。
毋庸置疑,大部分人肯定都是向善的。
一路行善,最终固然能够成佛。
但吾辈心中常有疑惑:假如一个人从来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恶行、假如一个人从来不知魔道为何,那么他如何能够规避恶行,从而防止自己堕入魔道呢?
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把善行看作是自己的盟友,而把恶行看作是敌人,那么我们既要了解自己的盟友,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敌人。

有一位意大利的修士便是这么做的,他的名字叫但丁,他也创作过一部经文,名叫《神曲》。
根据《神曲》中记载,但丁最终确实升入天堂,但他那通往天堂之路却并非捷径,而是曲折蜿蜒的远路。
但丁并没有一开始就急于升入天堂,与大部分修行者不同的是,他最初选择的是一条通往地狱的路。
他在地狱里徘徊了一圈,亲眼目睹了什么是邪恶,于是他明白了如何规避邪恶,从而学会了洁身自好,并最终修成圆满。
当然,他很幸运,他遇上了一位好老师——维吉尔指引着他前进,并且循循教导他不要被魔鬼的言论所迷惑,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维吉尔对但丁说过的最出名的一句话便是:Vieni dietro a me, e lascia dir le genti. (原文的意思是:“跟紧我,别去理会那些风言风语。”这句话的另一个版本则被后人频频传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的故事让我想到:也许修习佛法,也不一定非要一开始就追求直接通往至善的境界,也许修行者也可以选择先去了解恶道是什么样子的,
待充分了解过后,再尝试运用自己的理性和毅力去规避恶行,首先达到“非恶”的境界,再一步步走向至善的境界。
事实上,当一个人真的能够对恶的诱惑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时,那么他也同样守住了自己的金刚本心,他的精神也已经升华至阿耨多罗三藐三陀罗的境界了。
至于他的躯体究竟在不在天堂,已经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