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写给邵氏电影,也写给年轻的自己
今早起床打开播客,听到一期节目在谈《射雕英雄传》,聊到黄药师时,主播提起了93年tvb拍摄的原创同人剧《九阴真经》,随后放了首叶倩文和林子祥演唱的主题曲《乱世桃花》,立刻唤醒了我和室友对香港电影的记忆。
我们都曾热爱武侠,都曾喜欢七十年代的邵氏电影,她喜欢姜大卫与张彻多一些,而我喜欢狄龙与楚原多一些,但我们都曾不约而同磕过狄姜cp,曾萌生为他们创作同人文的冲动,不过已有李碧华的《霸王别姬》珠玉在前,我们只能望而却步。

想起四川有个电视台叫峨眉电影频道,经常播放一些香港老片,小时候我家每次打开电视,总会习惯性地调到峨眉台,看有没有好看的电影,如果没有再切换其他台,所以我从小受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影响较深。
记忆里我看过的第一部港片是1993年的《东成西就》,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张国荣,对这部电影里他的表现也没多大印象,那时候记忆最深的是香肠嘴的梁朝伟、扮女装的梁家辉和扮男装的刘嘉玲,虽然我看不懂电影演的是什么,但总会捧腹大笑,尤其当张国荣梁家辉对唱《双飞燕》,张学友大战梁朝伟时,不管重看多少遍,都会觉得好笑。

记得那时候流行租碟,我和我妈晚上散步时总会走到路口,看看有没有摆碟摊的,那个位置很抢手,如果去晚一步,就被别家占领了,而摆碟摊的人似乎又很懒,不经常来,所以我和我妈能否有碟看,全凭与摊主的缘分,但只要我们看到租碟的来了,一定会挤上前去,一张张找碟看。记得那时候大概一张碟三块钱,能看一个礼拜吧?印象里我租碟看的第一部日漫叫《吸血鬼骑士》,那时候特别喜欢男二号锥生零。
从vcd机换到dvd机,那时候我靠租碟看过许多片,甚至我还偷偷看过杨思敏版《金瓶梅》,以及藏在爹妈床垫底下一部李翰祥的《竹夫人》,所以细究起来,我对李翰祥的最早记忆,并非《垂帘听政》里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人彘镜头,而是一部风月片?

我记得香港电影总是很大胆,用粤语话来说叫做“咸湿”,如果全家一起看电影,不幸遇到脸红心跳的场景,那种令人脚趾抠地的尴尬感,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印象最深的是有次电影频道正在播放尔冬升的《门徒》,那时我们正在吃晚饭,电影看得极为入迷,没人说话,但不知从某个时刻开始,气氛逐渐变得微妙起来,我很想赶在事情发生之前换个频道,但又怀疑这个举动是否有些夸张,就在我犹豫不决的短短数秒里,电影里忽而传来震撼人心的声音。戏里戏外那个场景,真让我毕生难忘。

我对香港电影的印象,总是九十年代多一些,后来又因为张国荣,逐渐接触八十年代,再往前就没什么记忆了。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对我来说非常古老,甚至落时,类似于邓丽君唱的《美酒加咖啡》,是四五十年代的老人才会喜欢的,更何况我出生于九十年代尾巴,又身处内地,对香港的记忆总不如粤语区的人来得真切。
我成长的时代,香港文化早已衰落,我妈年轻时候曾追过四大天王,买过刘德华的贴纸,而到了我上小初中的时候,则是日韩文化风靡全国的时期,那时候我曾痴迷过东方神起,同学中也有人喜欢岚。再往后不久等到《古剑奇谭》播出,内地流行文化全面崛起,从此步入流量时代,更没有香港明星什么事了。现在我对香港演艺圈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老得有些落时。

如果说我对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喜爱,尚且因为童年滤镜,毕竟我曾有幸在少年时代感受过它最后的荣光,曾与它有过短暂的交叠,但我对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怀念,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毕竟当我接触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时,我早已成年,我已经看过许多影史经典,读过电影史,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但我却仍旧对那个“粗制滥造”的七十年代香港电影无比怀念。
也许缘起是因张彻一部修复版的武侠片《新独臂刀》,喜欢上电影里那个沉默寡言的黑衣高手雷力,从而喜欢上姜大卫,后来又陆陆续续看了好几部张彻的电影,痴迷于电影里总是一袭白衣,最终染血而死的男主角。要说电影深度,我想那些扁平化的人物大概脱胎于先秦时期的游侠刺客吧,没有历史厚度,没有道德包袱,没有复杂的人性,士为知己,死而无憾。

后来呢?后来我又开始看楚原。现在应该没多少年轻人认识楚原了吧?2018年他荣获香港电影终生成就奖时,早已须发皆白,那时他杵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对着台下上百名电影从业者说,“这个终生成就奖颁给一生没什么成就的人,真令我受之有愧。”想来楚原并非自谦,而是他的心底话。
楚原一生拍过一百多部电影,基本都是商业片,服化道简陋粗糙,剧情浅显,人物也没什么深度。有桩陈年八卦,据说当时武侠片盛极一时,邵逸夫先生想找楚原拍古龙,要他如何简单如何拍,所以在《流星蝴蝶剑》里,老妇人在饭菜里下毒,药瓶上直接写着一个“毒”字;《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李寻欢刚一出场便摇开折扇,扇面上直接写着“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粗浅到此程度,不会有人看不懂吧?再到后来楚原拍《楚留香》,剧情愈发奇诡,女同、阴阳人,宛如一部cult片。楚原武侠片给我的感觉,总是江湖气短,艳俗情多,倘若细究起来,有多少值得一提的艺术价值呢?想来许多人都要嗤之以鼻吧?

但坦白说,庸俗与市井符合我对香港文化的刻板印象,就像小贩在陋巷吆喝一碗云吞面,亦或侠客总在逼仄的树林里打斗,若是背景换成大漠黄沙,天高海阔,总觉得不对味。但凡事总有异类,譬如胡金铨,譬如王家卫。
我看过楚原的第一部电影是《三少爷的剑》,那时候尔冬升还在做演员,外号“小宝”,长相十分秀气,很符合古龙小说的美男形象,电影里还有客串几场戏的狄龙与姜大卫,都让人过目难忘。三少爷自我放逐,却终生为身份所困,他逢人便问,你是谁,为何杀我。无缘由,无爱恨,只因我听人家说你是天下第一,所以我跋山涉水寻找你,要么杀了你,要么死在你的剑下,这便是我存在的全部意义。我似乎第一次真正懂得何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便是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苍凉。电影如同一个寓言,人物如同一个符号,充满隐喻。也许正是这部电影加深了成年后的我,对古龙小说的认识,原来那些对白不是少年的无病呻吟,而是有着永恒性的终极追问。

老实说,在我心中,古龙、楚原、狄龙是浑然天成的整体,我不会说楚原只拍出了古龙的五成、七成,也不会说狄龙是否符合李寻欢、傅红雪、楚留香,因为对我而言,这三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古龙因楚原的电影《流星蝴蝶剑》而名声大噪,香车美女一夜在怀,楚原也因古龙的小说也成为邵氏炙手可热的大导演,四年十八部古龙电影,狄龙更是七十年代武侠电影的顶流,一时风头无两。
但谁知旖旎风光并不长久,一切随着85年古龙的去世戛然而止。这才过去多少年啊,电影圈便天翻地覆,斗转星移,浪花淘尽英雄,双周一成大放异彩,还有谁记得当年事?

也许我的情怀早已高过电影本身,那些通俗浅薄的电影承载了我最纯粹的情感,最赤诚的心,以及我的青春,即便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即便这里有许多我的童年回忆,但这些相继退场都未曾让我比七十年代的逝去更加感到唏嘘。
当我看到楚原发表获奖感言时,镜头一扫而过里有掌声如雷的王晶,忽而想起他的那部电影《精装难兄难弟》,他曾在这部电影里戏耍王家卫,王家卫穿越回六十年代,拍的几部电影无人问津,正当他准备投河自尽时,一个胖小孩忽然拦住他,对他说,“我很喜欢你的电影,长大以后我也要拍你那样的电影。”很难说这不是王晶的自白。不知再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会选择做那个只有屎尿屁的王晶,还是那个拍艺术片的王家卫呢?

可惜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所有的选择都是时也命也,这才更显人生的无限悲凉,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当我打开邵氏电影,看着镜头里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为他们年老后的落魄而扼腕叹息时,忽然听到有人在我身后发笑,笑我执念太深,笑我堪不破红尘俗世。“管他喜怒哀乐,管他恩怨情仇,全部都当他是菩提明镜,笑就算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忽而看见镜中花水中月,看见梅花落在指尖旋即消失不见,原来大梦一场。
是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106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95篇内容 · 6848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85.1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78篇内容 · 52.6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97篇内容 · 913.2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4篇内容 · 3878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99篇内容 · 33.5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15篇内容 · 43.4万次浏览
心中有一片江湖,挺好
爱了 小姐姐真美丽
我的经历和你有些相似。同道中人。
看得出来,是真爱。
《吸血鬼骑士》男一号是锥生零
个人感觉楚原在布景与原著精神上还是花了一定心思的——毕竟就抠门来说邵逸夫方逸华对每一位导演都这样要求……
文笔很好,年纪比我小但对那个时代了解比我多,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写得好
我的青春也是充满了港片的影子,那时周末逛街一定要去录相室。
很好奇你多大啊?
有些错误,当时武侠片式微,票房不好 ,没片可拍的楚原向邵逸夫提成拍金庸古龙,邵逸夫不愿意,而倪匡得知楚原打算拍古龙,便推荐了流星蝴蝶剑,并当任编剧,,因为倪匡作为金牌编剧,编剧的独臂刀,精武门等片票房很好,邵逸夫便同意开拍。邵氏内部在看片后,并不看好,怕剧情复杂,观众看不懂,便搞出了毒药瓶上贴毒字等操作,流星蝴蝶剑上映后,香港票房一般,台湾票房很好,于是楚原出头了,便有了之后的邵氏古龙。如果流星蝴蝶剑票房扑街了,邵氏古龙片估计就这一部绝唱了。
很佩服你用这么长的文字来书写自记,太用心用情了!你的记忆也这么好,片子内容,片中人物在你笔下都栩栩如生。我对看过的影视剧,都如看书走马观花一样,只有模模糊糊的印像,具体到某个人物,连名字都回想不记。猜想你是从事写作方面的专业人才,才有如此的文字功底!为你点赞!为你的文笔点赞!
纠错:自记~日记
文章颇有同感,唯一不明白配图有一张是新金瓶梅。
小时候一直喜欢武侠片,喜欢江湖义气,也是心底的一个梦
写的好棒,感同身受!
「内容不可见」
写的真好,可以跟你一起聊聊香港电影吗?
管他喜怒哀乐,管他恩怨情仇,笑就完了
难得你妈喜欢刘德华,而你逆流而上钟意七十年代的邵氏。我是七十年代人,邵氏我也看,但刻入心底的,还是喋血双雄这样的枪战,快餐车这样的动作,和天若有情这样的黑社会。录像厅里,黄飞鸿和周星星都暂时靠后。
期待武侠电影的再次崛起
古龙死的太早 真的是一大遗憾
你的年龄是个迷,如果按照前后文逻辑,90年代尾巴出生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