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量造句 | 眼下颂

——闲观家中朱槿八九十枝花开,而后解“量”字有句
异名别称繁枝上,昨夜花开是扶桑。
佛字本说我弗及,量意后表人从良。
容容无倚实摄取,言言孔治虚声张。
同一外延于眼下,焰焰烧空岂俩样?
随遇而安于川北自蔽斋,2023年5月3日11:00左右。
孙按:经查证,有个叫赵健的人,作过一篇文章曰《木槿、朱槿、佛桑、扶桑辨》。辨得着实不错。现择其内容之大概,抄录如下,以为参考:
一、刘恂《岭表录异》中有载:“岭表朱槿花,茎叶者如桑树,叶光而厚,南人谓之佛桑。树身高者,止于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于仲冬方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如大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有焰生。一从之上,日开数百朵,虽繁而有艳,但近而无香。暮落朝开,插枝即活,故名之槿。俚女亦采而鬻,一钱售数十朵,若微此花,红妆无以资其色。”
二、至迟从唐代开始,在福建岭南一带,当地人便将朱槿称为“佛桑”。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处士郑又玄云,闽中多佛桑树,树枝叶如桑,惟条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长一寸,余似重台状,花亦有浅红者。”
三、吴震方在《岭南杂记》中指出:“扶桑花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佛桑与扶桑正相似,而中心起楼多一层花瓣。今人以为扶桑佛桑混为一,非也。”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稍晚的李调元等。他们认为,彼时的佛桑花与扶桑花均指现代的重瓣朱槿。区别在于,重瓣朱槿中有的品种中心突出的花瓣与四周的花瓣相分离,好似花中又吐出一朵花来,即所谓“中心起楼”“重台”云云。这可能反映了彼时一些地区的人们对朱槿花的细致观察与进一步分类,但这种分类并未被后代所广泛采用。而在现代植物学范畴内,朱槿已经与佛桑、扶桑成为同义词。在重瓣朱槿中,也不再区别。
四、苏轼也在诗歌中提到了佛桑。那是在绍圣二年(1095年),被贬惠州的苏轼,在“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嘉僧舍东南,野人家杂花盛开,叩门求观。主人林氏媪出应,白发青裙,少寡,独居三十年矣。感叹之余,作诗记之”:
缥蒂缃枝出绛房,绿阴青子送春忙。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
落日孤烟知客恨,短篱破屋为谁香。
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