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社区
搜索:
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
首页
浏览发现
话题广场
快速注册
一名普通建筑本科生的尝试和转行
UniDesignLab
2023-05-02 10:14:03 江苏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走偏锋 ,作者zr
小编导读 本篇投稿来自于两年前还在犹豫不决的大二学弟,在两年后做出了勇敢的选择,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带给建走偏锋的读者们更多的共鸣。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曾经想努力学好建筑学,也努力地在一直寻找新出路。
写在最前面,我不想说因为自己是建筑学的学生就一定要从中收获什么,相反,我在其他事情上学到的更多。
1
✦
大一:从好奇到怀疑
之前看到很多建走偏锋的前辈大佬的分享,真心为他们的选择和勇气感到敬佩。而我的背景应该是投稿嘉宾中最普通的一个:我来自西北某城市,目前大四,就读于华中某双非建筑学专业,经济条件一般,没有美术基础,家里也没有从事建筑业的亲戚。19年高考结束后我阴差阳错被调剂到建筑学(可能是因为最后一个志愿填了土木工程,是无奈之举),和大多数人一样,大一的我抱着天真的要好好学习考研究生的想法进了校园。但由于信息获取意识的缺乏和第一节设计课画校园地图做模型的新奇感,我并没意识到了解专业和行业前景的重要性,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学了一段时间,甚至有段时间觉得自己很“适合”建筑。
图 / 大一为了做街道空间作业去实际感受 我大一上半学期曾受到学长学姐的理念灌输——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多熬夜,建筑学就是熬出来的!有段时间我曾在专教连续住了3周没回寝室,一晚一晚熬着做模型画草图,甚至有些时候我认为熬夜是一种优越感,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但当时发生了两件事情让我产生了动摇,第一,自己熬了几个大夜纯手画的建筑制图作业成绩不如别人用拷贝板子一天描出来的成绩;第二,自己用心打磨的“盒子空间”设计和上课划水同学随便做的分数一样。时间来到大一下半学期,让我进一步怀疑自己的是“未来建筑师“公寓设计里老师的一次评价。我冥思苦想推敲了几天的方案被老师的一句话打回:“你这个方案很平,没有亮点“,这一度让我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学好建筑,带着这种怀疑,我来到了大二上半学期。
图 / 准备熬夜赶图前加的一顿烧烤
2
✦
大二上:从钻研技术到考虑转行
大二的课程安排和大一有所不同,随着建筑构造等技术类课程的开设和开始使用软件作图,我重新获得了一些信心。
因为学习技术课程和软件绘图远比学习虚无缥缈的建筑手法和空间感觉容易得多
,我甚至觉得自己能赶上那些本来就对建筑有想法有感觉的大佬们。抱着这种想法,我加入了一个建筑专业社团(说的好听点叫建筑数字化竞赛实践团队),然后自学了revit,和学长学姐们参加了成图建模竞赛的培训,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很适合往建筑技术这方面发展,但是大二上的设计课打分让我逐渐丧失对建筑仅有的丁点兴趣。具体情况是:大二上的第二个作业是独立式住宅设计,我把自己所学到的所有建筑技术手段都用在了上面,我很细致地在su上把屋顶排水组织、沿沟外排水设计、雨水管、明沟和散水甚至是墙身的大样都做了出来,而且老师平常也教导我们要把所学和设计结合在一起。但是结果大家可能也猜到了,我的设计课分数远不如图纸量多图纸效果好的同学高。
从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所理解的好坏与老师的有很大不同。
实际情况就是谁的工作量大,谁的图纸效果好,谁会在老师面前营销,谁的分就高。(我到现在还这么认为)。我仔细回想了自己的一年半学习经历,好像学到的都是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的理论,实际并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并不是我要的学习状态,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转行的事。 3 ✦
大二下至大三:想转行互联网
转行去哪呢,技术性高的行业不行,非科班生想入行很难。我当时非常眼高手低且充满幻想,想看看哪些行业入行门槛低又有很高的薪资。正好,我加入的一个英语学习社群的创始人学长告诉我,互联网是个不错的选择,他是南开金融背景,大四还未毕业就已经斩获了多家互联网产品的ssp,现在某大厂做数据产品经理。于是互联网行业的非技术岗进入了我的视野,看到产品和运营岗那不错的年薪,而且又没有绝对的学历限制,觉得这简直是为我这种想法的人量身打造的,当时的我甚至认为自己潜力无限,痴心妄想着认为虽然自己是双非学历,但也可以实现一次逆袭。我异想天开的程度你一定想象不到,我居然认为自己能在毕业前就拿到大厂的offer,在其他同学还在设计院实习的时候,我已经去互联网高薪了,这就是我这个普信双非学生当时的真实想法。那就开始积累经验吧,从0到1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也需要迈出这一步。由于建筑学的课程和模式不允许我翘课去找日常实习,所以第一次互联网实践是帮这位学长做英语学习社群的线上运营。这个项目体验还是可以的,学长也给了我很多的发挥空间。我当时做的是一个线上付费训练营的运营,从训练营的策划、运营、结营都有全程参与。具体是什么样的训练营就不细说了,我也是后来读书才了解到,这个训练营十分符合社群运营成功的标准和属性,训练营在2021年的6月结束,我仅仅运营了两期就给社群带来了几千元的收益。第一次的互联网实践确实有一些产出,也得到了这位学长的肯定,这无疑给我投递暑期实习增添了一些信心。
图 / 一写读书笔记和运营策划文件 我开始制作简历,看了各种简历制作的方法和原则,也让学长帮忙修改,幻想着凭借仅一份线上运营的经历拿到大厂的实习。然而现实却给我泼了一盆凉水,总结下来就是,除了一家教培机构给了用户运营的offer(实际是销售,也就是卖课促进转化率),其他的公司包括大中小厂没有一个面试机会。(现在想想,只用某app找实习投递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我心想,既然有offer那就去,经验是慢慢积累的嘛,下次就能找到大厂实习了,结果就在那个时候,双减政策的下发使得许多教培机构裁员,这里面就包括我,就此,这个暑假我没有拿到实习机会,只能在家看看书学学软件充实自己。开学后已经是大三上了,我依然抱着不可思议的幻想——寒假拿到大厂实习offer,之前提到我当时是个眼高手低的人,再加上建筑学的模式限制,依然无法日常实习,所以我只能继续做线上的项目充实简历。这次,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学长邀请我独立负责一个职业发展社群搭建和运营的项目,我一想,这个项目很有挑战性,如果能做成,这可是一段独立负责项目的宝贵经验呢,所以准备大展身手接着干。但是,这个职业发展社的项目和之前的线上训练营完全不同,而且仅仅运营不到3个月社群就死群了,简单地说就是社群从原来的英语学习社群引流,有各种专业的同学,没有办法给到针对性的职业发展建议,里面分享的很多文章和资料不接地气,都是很多高大上宏观的东西等等,有各种因素导致了它的失败。但没办法,为了充实简历只好把它硬着头皮写进去。转眼又到了投递寒假实习的日子,在充实并打磨过简历之后,我吸取了上次只用一个app投递实习的教训,找了各种直达的实习群、app、公司的招聘官网、内推通道等等投递,也不断刷着一些激励文章,比如“双非凭借这样一份简历斩获大厂offer”“0经验拿到大厂实习”之类的,所以这次我认为自己势在必得,甚至幻想到时候拿到了offer该怎么选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依然没有一家offer,甚至连一家面试都没有,所有的投递石沉大海。
现在想想,有很多原因都是自己的盲目自信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造成的。
再看看那些激励文章,双非拿到大厂offer,可能是因为人家专业对口有着独特的经历,并不是因为简历制作;零实习拿到大厂offer,仔细一看,双985本硕。这些使得我进军互联网的底气慢慢被消耗殆尽,加上各种985本硕+三段大厂实习依然没offer和互联网行业年底裁员等等的焦虑文章的冲击,让我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继续选择互联网……
4
✦
大三到现在:认清自己,做好我能做的
尝试转行互联网行业无果后,我开始认真评估自己的能力,想想自己今后能做什么,最终还是回到了那条大部分人都选择的道路——考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建筑学就只剩下厌恶了,所以建筑学的研究生不是备选项。经过一番分析,我发现我对数学还是有一定兴趣,而且之前的建筑力学课考了90分,理工科的功底不能说很好,但起码算不上差。基于这种情况,我把目光投向了业务课有数学的专业。由于之前基本没碰过数学,我在2022年3月份就开始了高数、线代和概率统计三门课的自学,学习过程基本就是看课、做题和总结。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好像找回了当初的学习状态——
先通过别人的讲解建立知识体系,再通过不断地做题纠错完善总结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数学中,每一步的逻辑关系都是很严密的,我可以参照标准答案一步一步寻找自己的错误,而好坏的标准不是像建筑学那么单一和虚无缥缈。我想,这才是我喜欢的学习模式。截至去年12月,我已经学完了三门数学课的大部分内容,现在已经进入了考研正常的备考阶段。对于建筑学本身的课程作业,我是能尽量水就水,能尽快做完就绝对不拖延。(大三开始我就没熬过夜了)。
我甚至研究出了一套水作业的工作流:绝大部分用revit,剩下的部分仅仅需要cad和ps的几个简单功能就可以完全搞定。
用这套流程,我曾提前两周完成了大三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设计,仅用两周就做完了商业综合体的60页文本。虽然最后分数不高,但对我这种转行人来说绝对够。
图 / 有次放假凌晨两点半在江边闲逛 以上就是我从大一到现在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吧,文章很长,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我想说,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像我一样是个普通人,曾打鸡血想热爱建筑过,曾逐流大流追寻热点就业方向过,如今也是选择最常规的学生奋斗道路——考研。整个故事平平无奇,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真正成功过。
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很少有人能一蹴而就顺利通关,即是普通如我,也在努力地让这些试错成为我人生中可能的机会。
很感谢建走偏锋给予我这种普通人分享自己的机会,最后祝每个建筑人追逐自己想要的方向。
- END -
撰稿:zr
编辑:小樱
建筑
设计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UniDesignLab
(北京)
建筑/景观/设计媒体与职业发展资讯平台,赋能设计从业者与上下游机构。...
UniDesignLab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设计师创业先看这 18 条
(1人喜欢)
竞赛资讯 | 3XN 赢得丹麦特拉普霍尔特博物馆改扩建竞赛
工作三年后裸辞转Computation(收获英美欧8个录取!武科大学姐的Tech跨界尝试)
其实建筑:拒绝盲从,剥离出建筑学最真实的样子
设计灵感丨浅谈情感、认知体验在餐饮空间的应用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