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侘胄伐金
《 韩侘胄伐金失败与被暗杀 》陈再明23.5.1
一,韩侂胄出身 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太师、平章军国事、平原郡王韩侂胄,在上朝途中遇刺。韩侂胄推行的对金主战政策,一下子就变成主和。他的头颅被割送金国,南宋又一次屈辱地与金订立了和约。 韩侂胄,字节夫,是北宋三朝宰相韩琦的曾孙。祖父嘉彦,娶宣宗女,父亲韩诫娶高宗吴皇后妹。侂胄依靠父亲的劳绩入仕,历任阁门祗侯、宣赞舍人。孝宗末年,做到知阁门事。他的妻子是高宗吴皇后之侄女,凭着外戚的身分,要登上权力的顶峰不成问题。知阁门事,是掌管供奉乘舆。就在担任此职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二,绍熙內禅 淳熙十六年(1189)2月,孝宗传位太子,是为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居重华宫。绍熙五年(1194)6月,孝宗在重华宫去世了。光宗有精神病,时好时发,不能主持丧事。于是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拿出拟定的诏书说:"皇帝以疾,至今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移御肃安宫。″皇子即帝位,是为宁宗。 实际上,光宗一直处于神智不清的状态,连他写下″欲自退闲″时也是如此。第二天,韩侂胄侍宁宗到光宗处问候,光宗问是谁,侂胄回答:″嗣皇帝。″光宗看着宁宗,说:″我的儿子吗?″又问侂胄:“你是谁?″侂胄答:"知阁冂事臣韩侂胄。″光宗听罢就翻身内向了。绍熙内禅,是侂胄迈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 三,庆元党禁 宁宗庆元年间,发生了代表外戚的韩侂胄,和代表宗室的赵汝愚之间的两派之争。由于宁宗的皇后韩氏,是韩侂胄的侄孙女,所以侂胄和皇家的亲戚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对此,赵汝愚等不能不加考虑。朱熹屡次对赵汝愚说:″不让韩侂胄干预政事,以防后患。″所以赵汝愚不肯给韩侂胄官职,将他调离权力中心。 赵汝愚接到御笔,十分焦急。于是,汝愚请求罢相,宁宗不准。后来因有人控告赵汝愚谋反(韩侂愚喑中支使李沐做的案),赵汝愚立刘被罢了官,不久又被贬永州。行至衡州,他生了病,随即暴卒。有人上疏开列伪学逆党的名单,于是一份包括赵汝愚、朱熹等59人的″伪学之籍″被存入档案。 韩赵两党之争,是由赵汝愚激起的。赵汝愚虽是宗室,却敌不过外戚。侂胄在与汝愚的斗争中,也采取了不少并非光明正大的手段。赵汝愚反对侂胄任高位,本是宋代皇帝的家法不让外戚握权,赵有责任坚持这一家法。可是,庆元年间,北伐之事还根本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三,开熹北伐 嘉泰二年(1202),韩侂胄巳登上了太傅、平原郡王的高位,宁宗仍然对侂胄言听计从。这时,伪学、伪党之禁解除了。翌年,侂胄就任右丞相。开禧元年7月,宁宗封侂胄为平章军国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伐金之志可以实现了。伐金的主要战线有二:一是西线四川,一是东线江淮。两线一再取得胜利。 过了三个月,金兵分九路杀来了,宋军节节败退。不久,兴州都统吴曦秘密接受金主在兴州建了行宫。吴曦反了,侂胄十分惊恐。吴曦反后,他的部下联合起来斩了他。但金帅仆散揆提出要南宋称臣、割地、献首谋之臣等三个议和条件。侂胄此时方寸已乱,变得求和心切了。 开禧三年(1207)11月2日,侂胄的爱姬三夫人庆祝生日。前右司郎官张鎡本有意杀侂胄,这晚就到侂胄家去酣饮。黄昏,有人听到风声,就递上帖子给侂胄,侂胄这时已喝醉了酒,把帖子放在烛上烧了。第二天,侂胄将上朝,张鎡的同谋史弥远即来到家门口徘徊,看到韩侂胄的坐车一出门,就马上上去刺杀他。并把他的头颅割下,送给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