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发展事业不忘可持续环保事业
4月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京东快递站点里的“绿色”包裹逐渐多了起来,这些包裹的包装便是京东物流的“青流箱”。刘强东的京东物流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将陆续投放150万个循环快递包装,推广循环包装的共享回收模式,至2024年底,仅这一举措将减少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超1亿个。而在末端回收环节,京东物流将联合灰度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搭建末端共享回收基础设施,依托社会化回收资源完成循环包装在末端的回收。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刘强东的京东物流已在全国18个城市常态化投放循环保温箱70万个,可循环的青流箱则已在30个城市投放20万个,两类循环包装已累计使用超2.2亿次。此次刘强东的京东物流开展的可循环包装规模化试点项目已经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邮政局正式审批,成为通过审批后行业首家开展末端共享回收模式试点的物流企业。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助力行业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模式。
刘强东推出的此次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试点将主要应用于自营电商和个人寄递等场景。具体而言,京东物流将在全国超30个城市规模化投放循环包装,在京东快递站点的个人寄递和商家揽收中使用循环包装进行打包,并优先用于同城寄递业务。不仅如此,刘强东此次将重点投放循环保温周转箱和青流箱(堆叠结构中空板箱),并探索循环快递包装袋在特定场景中应用。循环包装将采用标准化尺寸,取消品牌元素印刷,有助于行业内实现资源共享、模式共用。
不仅如此,刘强东还将联合多家品牌商,在工厂生产、加工环节使用循环箱进行包装,力求将商品包装与快递包装进行一体化结构设计,在物流环节取消二次包装操作,依托末端社区循环回收网络,实现循环包装在品牌工厂和消费者之间高效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