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流传…173…汉装換胡服的由来
相传两千多年前,战国初期的赵国经常被塞外游牧的胡人肆无忌惮地抢掠,有时竟深入到国都晋阳的附近。 由于赵军装束繁琐、盔甲笨重,追敌追不上,打又打不赢,且贻误战机的事又是层出不穷,然而受害的却又是赵国的百姓。 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怀着悲愤愧疚的心情经过長期的观察和思考,他发现由于赵国军队依然沿用落后的兵车战,且又穿着那种袖长腰肥、下摆宽阔的传统汉服,根本无法适应骑马作战,就是作起战来更是因服装的缘故行功迟缓,机动性差,无法与胡人骑马对敌。而武器装备十分原始的胡人却短襟窄袖行动非常利索,且又能单枪匹马作战,射箭快速灵活,所以屡战屡胜。 发现了这个重大问题后的赵武灵王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改革这种成为累赘的汉服,向胡人打扮靠拢。当赵武灵王把这一决定向大臣们通报时,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人穿衣服用以保护身体还是其次,重要的是表示身份和礼节。而礼节是古圣贤传下来的,改服装就是改礼节,就是对圣贤的不敬。中原文化比胡人先进,应该是胡人穿汉服才对,怎能让野蛮的胡人服装来污染神圣的中原传统礼节呢? 保守的大臣看反对武灵王的服装改革决心不减,便都称病罢朝,以示威肋。面对强大的保守势力,武灵王毫不退让,他力排众议指出即使古代的圣贤也是不断谋求进步的,如果汉服不改革,保家强国都将成为空谈,只要胡服对国计民生有利,或者有优点是可以学过来的,不然的话如果一味地守旧不变,那些一个接一个灭亡旳食古不化的小国正是我们的榜样。 经过赵武灵王苦口婆心的劝说,他终于做通了大臣们的思想工作,为了表示对服装改革的决心,赵武灵王在全国臣民的众目睽睽之下带头穿上了短襟窄腰的胡服,此举不但在全国实现了服装改革,也带动了操练、骑射。富国强敌的一系列改革,汉人穿着胡服都普遍认为比过去行动灵便,且又舒适多了。在短短几年赵国就跻身“战国七雄”之列,这不能不说是服装改革的功劳,后来战国时期的各国都学赵国之举改汉装换胡服,这不能不说开此先河的赵武灵王确有先见之举了!这就是汉装换胡服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