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历,与所谓的才学
我一定不会认同学历高的人品行就更好,或者能力就更强。
可悲的是,学历确实成为三六九等的分水岭之一。有钱有资源的人能购买学历,比如明星去名校上课。没钱没资源的人通过学历来改变自己的起跑线,用自己的N年来换取。
我小时候在十八线小县城追星,梦想着有一天来到北京,能够见上我的心心念念给我力量的明星。我长大之后靠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北京,在我的学校里,我得知我曾经喜欢的明星也在这里上课,在读研究生。原来我们那么近。回首曾经,我们是那么遥远。
我的学校突然就不香了。它只是一个学历贩子。再后来的经历更加印证了我的这个认知。我一直坚信,实际的能力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写论文的经历让我如此头疼。我甚至认为好多课程都是没有必要开设的。它们只是因为行政效率低下,所以还留存在那里。并不能给人学到什么本事,反而是一种资源浪费。浪费学生的时间,和大好年华。
基于这种思考,我无法真正享受地再进行研究生学习。我曾经怀揣2万元积蓄,在家长和长辈的唆使下,报名了同等学力。我当时拒绝了父母出钱,直接原因是我想保留自己最后放弃学习的权力。我也记得我在交钱之前那几分钟是如何犹豫,是那样的抵触,那样的不安,那样的迷茫,丝毫没有我往日的潇洒,没有属于我自己的痛快。不是为了两万元钱,而是为了到底要不要读。
果然,那些同等学力的日子没给我什么享受,我也没获得什么资源。我从一个原来都靠自己学习的人,变成了一个抄作业抄答案的人。实在没有乐趣可言。
有人这辈子不结婚,有人不生孩子,也有人选择不读研究生。我就是那个选择不读研究生的人,这是我的倔强。如果N年,十年,甚至30年后,研究生风气变了,变成了一种享受,不再是一种学历吹捧,等到那个时候我很有可能真的读一个,甚至读到博士都有可能。只不过,那个时候我的学历并不能给我从年轻时的变现。那又如何?
这些天我甚至在想,人类为什么非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不累吗?不怕摔下来吗?重新走一遍祖辈的探索道路又何妨?别看标准答案,从头试错,又何妨?
春天百花开,入夏结新果。就如同大家都有自己的花季,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授粉结果。所以结不结婚,生不生子,都不过是自然现象。
更别提读研究生了。读或不读,我能够接受学历鄙视带给我的后续影响就好。比如,能力学识不如我的人后续当了我的领导。又比如,一些光耀的好处都给了学历比我高的人。只要我能够接受。又何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