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树生花》之:常炜忠贞不二
常炜忠贞不二
《晋纪二十一》
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七年(公元351年)
裕①曰:“传国玺果安在?”炜②曰:“在邺。”裕曰:“张举③言在襄国④。”炜曰:“杀胡之日⑤,在邺者殆无孑遗;时有迸漏者,皆潜伏沟渎中耳,彼安知玺之所在乎!彼求救者,为妄诞之辞,无所不可,况一玺乎!” 儁⑥犹以张举之言为信,乃积柴其旁,使裕以其私诱之,曰:“君更熟思,无为徒取灰灭!”炜正色曰:“石氏贪暴,亲帅大兵攻燕国都;虽不克而返,然志在必取。故运资粮、聚器械于东北者,非以相资,乃欲相灭也。魏主⑦诛翦石氏,虽不为燕;臣子之心,闻仇雠之灭,义当如何?而更为彼责我,不亦异乎!吾闻死者骨肉下于土,精魂升于天。蒙君之惠,速益薪纵火,使仆得上诉于帝足矣!”左右请杀之。儁曰:“彼不惮杀身以徇其主,忠臣也。且冉闵有罪,使臣何预焉!”使出就馆。夜,使其乡人赵瞻往劳之,且曰:“君何不以实言?王怒,欲处君于辽、碣之表,奈何?”炜曰:“吾结发以来,尚不欺布衣,况人主乎!曲意苟合,性所不能;直情尽言,虽沈东海,不敢避也!”遂卧向壁,不复与瞻言。瞻具以白儁,儁乃囚炜于龙城⑧。
【注释】故事背景:永兴二年(351)二月,冉魏主冉闵围攻后赵石祗于襄国,石祗危急,向前燕求援,许送传国玺。冉闵派常炜去燕劝阻。燕王命封裕出面接待。①封裕,汉人,渤海封氏(今河北景县)人,西晋幽州参军、前燕慕容廆长史、东夷校尉封抽之子,为前燕记室监参军、太尉领中书监。曾提出“薄赋而藏于百姓”的理念。②常炜,广宁郡(今河北涿鹿西)人,知识渊博,通晓经史,素有文名,仕十六国时冉魏,为大司马从事中郎。③张举,后赵石祗的“太尉”。④襄国,今河北邢台。石勒于襄国建后赵。是当时长江以北最大城市。⑤冉魏永兴元年(350年),冉闵推翻后赵,建立冉魏,随即连发三道“杀胡令”。⑥慕容儁(319—360年),前燕景昭帝,字宣英,鲜卑名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前燕第二位皇帝(349—359年在位)。⑦指冉魏的冉闵。在颁布杀胡令大退胡人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建康。可惜当时东晋皇帝(穆帝司马聃)胆小怕事,未派兵,因此也错失了统一天下的良机。⑧即晋阳(今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