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涉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多环节应运而生,建立了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新机制,建立了国际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志存高远,未雨绸缪。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统计,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创造层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6年居世界首位,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应具有国际视野,通盘考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把握好继承、山寨和创新的尺度。对落入竞争对手专利保护范围的技术/产品的漏洞进行改进后,就改进部分申请“盾型专利”。针对竞争对手的技术、产品的漏洞,在其可能改进的方向上提前申请“矛型专利”。

堵住泄密缺口,巩固产权阵地。知识产权成果衍生的两条路线:一是市场拉动—发现需求—了解对手—寻找技术—形成产品—投入市场。二是技术推动—研发保护—发现需求—了解对手—形成产品—授权或自营。针对知识产权成果到产品发展路径的特殊性,对企业发展、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搭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着重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本着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要求,推动知识产权快速保护、严格保护、协同保护,切实维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巩固产权发展的重要阵地。

坚定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立场,把握知识产权运营节点。本着创造是基础、保护是手段、运用是目的的要求,知识产权发展的目标应是运营转化,知识产权运营转化需着重把握领域、地域、排他、分支、保留、支付、赔偿、监督、推广等节点,始终将其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本着转化好、运用好、保护好、服务好的要求,培育新动能、集聚新优势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目标越来越明确,大力推动了知识产权的有效流转,有力地促进了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序流动、优化配置,加速释放了创新活力,运用效益加速的显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