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 提前做功课 | 刺绣专题:粤绣
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潮绣与广州刺绣(广绣)合称粤绣。
广绣
广绣是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民间刺绣工艺的统称。
广绣以刺绣材料分,主要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丝绣和珠绣四类。(见后文潮绣中的详细解释)
广绣色彩明快丰富,主色调有“威五彩”“淡五彩”“反五彩”三类。威五彩颜色饱满艳丽,用于刺绣喜服喜帐,淡五彩清淡雅致,用于刺绣文房用品,反五彩指运用同一色系,如三蓝、三绿等,
广绣讲究在鳞片、羽翼、花瓣中留出一条白色的“水路”,使整个广绣画面富有装饰性,丰富了表现力。




潮绣
唐代潮州已有简单的刺绣工艺,到了明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潮州盛产蕉、葛、麻布和丝织品,明代潮绣的图案与针法已与现代大同小异。 清朝时候,潮绣参加过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923年和1925年的伦敦赛会,得到较高评价,这些潮绣品,全由24名男绣工能力合作完成,这24名绣工因此被誉为“刺绣状元”。 抗日战争前夕,潮州城开元寺的“广成兴”、仙桥头的“林万合”、西门的“黄金盛”等20多家绣庄颇有名气,绣工多达2000多人。 六七十年代,潮绣发展到鼎盛时期,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产值过亿。珠绣工艺在潮州珠绣晚礼服、婚纱成为全世界最大生产基地的过程作出了相当大贡献。
潮绣的特点: 金银绣。垫高、立体、工艺繁复、具有浮雕效果。 苏绣与顾绣大行其道之时,也影响到地域民俗风格强烈的潮绣,潮州设计师们把苏绣的部分平面绣法加以立体垫高,创造出独特的垫高绣。

潮绣由于绣制材料的不同,可分出七个绣种: 1. 钉金绣 又称为钉金银绣或金银线绣,以金碧辉煌、粗犷雄浑的凸浮雕效果为特征,是潮绣代表性的、难度较高的绣种。 钉金绣采用金银线为主要材料,各色绒线为绣制辅助,用棉花或纸丁垫。

钉金绣除了运用在日常民俗活动如游神拜祖等用品、戏台装饰、戏服神袍等之外,也运用于现代生活装饰品中。
2. 洋金银线绣 指用更细的进口绣线绣制。针法与其他绣法相似,平金盘地,偶有薄垫,主要用于嫁衣、褂裙和仿古官服等。

3. 绒绣 用丝绒作平面刺绣,主要有平绒和垫绒两大类,题材通常是花卉、鸟类和人物故事,多用于挂屏、彩眉等。

4. 金绒混合绣 即在一幅作品中,既有钉金绣也有绒线绣。在金银线上缠绕带有色彩的绒线,比如绿的绒,但不会满缠,而是会间隔漏出部分金银线,使绣线既能体现金银质感,也可以呈现绒线色彩。事实上,金银绣不是把金银线上下穿针引线,而是运用绒线或棉线把金银线根据一定图案钉在绣地上。

5. 线绣 用真丝或人造丝作线,作平面刺绣,主要用于披巾、枕套、帐眉等床上日常绣品。
6. 通锦绣 传统的潮汕通花与刺绣结合的品种。以通为特点,绣为主题,主次清晰,针功精巧。题材一般以花卉、飞禽、民间故事以仕女为主,色彩方面选用淡雅的颜色如米白、淡黄、天蓝等。

7. 双面垫高绣 潮绣的双面绣也是取其所长,采用钉金银绣垫高绣。

潮绣常用的材料

其中纸丁是用棉纸卷成加浆糊擀成的实心纸卷,有1~13号规格,可以单独、综合和交叠使用。 绒丁则是将各种颜色的绒线用手指搓捻,绕在纸丁上形成的线。
“花脸阔嘴”技艺 这是潮州独到的技艺,难度很高,在清代多由男绣工完成,他们多是能画善绣的艺人,以针当笔。

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