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Hi,我是Grape
最近,因为咽炎,我的嗓子哑了,完全说不出来话,对于总爱碎碎念的我来说,似乎是一种无形的折磨。
看着眼前的娃开始翻箱倒柜、四处乱串、爬上爬下,面对捣蛋的他,我只能选择闭嘴,用自己夸张的表情和偶尔打个手势同他进行“对话”,然后,剩下的时光,我选择倾听,有时候猛然蹦出来好几个陌生的词儿,我虽听不懂,但仍会积极地响应他,有时候他会哼点小曲儿,我鼓掌示意唱得好,有时候一句“妈妈抱”,让我一瞬间把他抱起,有点沉,但我俩都很满足。
不能说话的几天里,虽然不能为他讲故事、唱儿歌,偶尔会要他有些失落,但是看着他一个人优哉游哉地玩耍的小模样,我的愧疚感烟消云散。
有时候,看着他近乎危险的动作,我依然会情不自禁地嘶哑着嗓子叫停,但是内心似乎有另外一个声音迅速喊醒了我,我立刻变得安静,只在一旁看着他又按照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远离危险,我的不安感也灰飞烟灭了。
看来,主动闭嘴,耐心观察和倾听,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起来,也并非易事。
忽然想起在哪儿看过的一句话:“一些重要的话不要总是反复对孩子说,因为过度传播起不到任何作用,有时候甚至带来反面效应。”
这次被动地“闭起嘴巴”不再反复唠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转变的契机、一次美好的开始。

这周除了嗓子难受,工作上也是用脑过度,每天不停地“码字”,工作量巨大,质量要求很高,对着电脑几天写下来,会觉得整个人头晕脑胀,眼睛都睁不开了。
做了太久“脑力劳动”的我,开始感叹:真的好想去干点“体力劳动”呀!或者是“躺平”下来啥也不干,像守门的大爷一样,那是多么的惬意呀!
猛然想起来,我也曾经尝试做过一次“门卫大爷”,那是去年在疫情期间,根据社区的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深入基层做一次义务值守,我被分配到小区大门口值班。
想着难得清闲的下午,我啥也不干,就默默地观察着这里:一个浅绿色的开水瓶、一杯菊花枸杞茶、一个手机充电插座、一个塑料收纳盒、一本记录册、一支黑色中性笔、一个车辆监控器……简单纯朴,承载着一个老人一整天的时光与责任。
来往的人很多,送外卖的、收快递的、运垃圾的、老人带着孩子的、熟人过来唠嗑儿的……我的任务就是查验健康码、给行人或车辆开门,这么简单的几个动作,一个下午要重复无数次,做着如此清闲的工作,一种无聊感却油然而生。
当门卫的一下午,身体上确实体验了轻松的自我放飞,可是,我深知,这种“闲职”并不适合我。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时刻,疲惫的时候,会让心力耗竭在选择权衡里,“会不会另外一个选择更好”“哪个才是舒适的、最好的”……但其实没有所谓完美的选项,只有坚定的当下。
做脑力劳动很累的时候,适当停下脚步,去切换做点体力劳动,摒弃周围杂乱的声音,始终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坚持下去,哪怕过程很艰难,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