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季新书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文史类)
2023年春季,我们出版了19种新书,其中历史类15种、文学类2种、辑刊2种。
1.《历史主义的兴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德〕弗里德里希•迈内克 著 陆月洪 译
《历史主义的兴起》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的代表作之一。迈内克将历史主义的兴起看作西方思想中的极其重要的伟大精神革命,是用个体化的观察来代替对历史的普遍化观察的过程。在书中,迈内克追踪了历史主义的缘起,考察了沙夫茨伯里、莱布尼茨、维柯、伏尔泰、孟德斯鸠、洛克、柏克、罗伯逊、温克尔曼、默泽尔、赫尔德、歌德等一系列早前思想家的历史思想,明确描绘了历史主义滥觞和发展的过程。在迈内克看来,后三位德意志思想家对历史主义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兰克的出现则标志着历史主义的彻底绽放。
2.《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新文化史名著译丛)
〔美〕罗伯特•达恩顿 著 叶彤、顾杭 译
本书为著名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达恩顿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纳沙泰尔印刷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详细研究论述了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细致勾勒出《百科全书》的“生平”,囊括了造书、传播、盗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启蒙运动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作为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何以成为了一门生意。
3.《特伦托1475:一场血祭谋杀审判》(新史学译丛)
〔美〕夏伯嘉 著 胡芷妡 译 傅俊濠、黄信之 校
1475年,意大利特伦托一名两岁男孩西蒙失踪,当地官员随即展开调查。随着小西蒙的尸体在当地一个犹太人家庭被发现,三个犹太人家庭的命运从此便被改写。经过一系列酷刑、审讯、调查与营救活动,特伦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震动了整个欧洲。反犹主义是笼罩在欧洲上空的一团阴云。在小西蒙事件之后几百年,欧洲的犹太人一直处于被排斥的状态,直到“二战”期间酿成巨大的悲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夏伯嘉以一手史料耶希瓦手稿为叙述的根基,在其生动而细腻的笔下,教士、执法官、医生、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犹主义对中世纪犹太人甚至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4.《最后的白玫瑰:都铎王朝的秘密之战》
〔英〕德斯蒙德•苏华德 著 李家莉 译
15世纪的英格兰夹在“卑微的中世纪”的泥浆与“恐怖的都铎王朝”的血与火之间,霜风凄紧。进入16世纪,都铎君主伊丽莎白一世如穿云雾,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何以与血腥并存?盛世又如何与阴谋共生?本书重新诠释了英国历史上颇为戏剧性的时期之一。历史学家德斯蒙德•苏华德特别回顾了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的宫闱秘事,并指出多年来都铎王位远未稳固。他全面描述了都铎王朝的继承权,揭示了“白玫瑰”约克家族的阴谋秘计、海外敌对势力的纵横捭阖,解释了为何新王朝难以建立。本书以鲜活的情节、通俗的语言展现了这个传奇王朝建立之初的“秘密之战”。
5.《历史表现中的意义、真理和指称》(历史哲学经典译丛)
〔荷兰〕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著 周建漳 译
真理、指称和意义在传统上是哲学语义学的三大核心概念。作者在这三个基本概念上与一般语言哲学对话,强调将整体史学文本与陈述性语言加以区分,获得对历史表现本质的恰当把握,充分认识史学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他相信以兰克、洪堡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基本上是正确的,并由此深入探讨了经验和主观性的概念,以及政治史的核心地位问题。对史学语言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且可以让语言哲学家看到此前思维的盲点,为哲学发展提供新思路。
6.《中国文化史导论》(简体横排版)
钱穆 著
这是一部“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本书写作于抗战时期,是钱穆先生在完成《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史的经典之作。钱穆先生从地理背景、国家观念、治理手段、经济政策、民族意识、生活形态、宗教思想、文艺学术等方面对中华文化进行评介,兼及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中国文化是“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本书有指陈,有回顾,也有展望和预测,集中反映了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钱穆经典著述简体横排版之一种。
7.《中国经济建设之路》(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吴景超 著
本书被当代经济史学界誉为民国时期经济学名著。为经济学家吴景超1943年出版的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专著,总结了1881年以来6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对即将全面开展的中国经济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涉及工农矿业、区域布局、管理模式、人才、资金等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科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主流见解。本书以1943年首版为底本,并补编七篇重要相关文章,后附吕文浩撰写的《吴景超先生学术年表》及王昉撰写的导读文章。
8.《中国戏剧史长编》(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周贻白 著
中国戏剧是繁衍千余年、灿烂辉煌、独一无二的古代文化遗产。本书是著名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戏剧史研究的传世之作。该书篇幅适中,完整介绍了我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丰富详尽。全书注重戏剧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剧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声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见解,并且做出详尽的论述;论述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
9.《战时的乡村社区政治》(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蒋旨昂 著
作为“华西学派”的优秀社会学家,蒋旨昂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国 “本土化”研究做出卓越贡献,《战时的乡村社区政治》即为其代表作。书中将源于欧美的“社区”概念与中国传统“乡”这一基层社会组织结合起来,从历史文化、制度习俗、农商生计和人情世故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乡村社区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变迁。本书细致描绘出转型中的乡村社会政治及当地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并将现代国家政治制度、行政区域的划分、市场区域的界定、乡土人情的影响综合起来,从理论角度探讨国家政治与乡土社会在中国传统“乡村社区”中的运行机制。
10. 《赵元任全集》(第12卷)
〔英〕路易斯•加乐尔、A. A. 米尔恩 著 赵元任 译
《赵元任全集•第12卷》收录了赵元任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的文学译作和话剧脚本。其中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路易斯•加乐尔的两部世界文学名著《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走到镜子里》,以及英国作家A. A. 米尔恩的话剧《最后五分钟》(附《北平语调的研究》)。
11.《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增订版)
晁福林 著
本书以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将春秋战国作为一个上承夏商西周而来的完整历史阶段进行阐述,分别从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性质的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五个方面,就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相关内容的发展沿革以及前因后果,勾勒了一幅全景式春秋战国社会演变史。增加的两篇附录,一篇是关于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研究,一篇是利用新出土战国竹简探讨《诗经》成书的若干问题,反映了近年来春秋战国史研究的新成果。
12.《交流、博弈与征服——历史视野中的东亚海域》
陈秀武 主编
本书将东亚历史海域视为一个整体,一个“海上命运共同体”,研究东亚历史海域“海上命运共同体”的发生与衍变、东亚历史海域“海上命运共同体”的异化、东亚历史海域“海上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走向、东亚历史海域“海上命运共同体”与西太平洋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等,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考察太平洋世界体系与东亚海域体系的互动关系,关照中国将如何制定相应战略以谋求海洋强国地位的现实之需。
13.《唐代黠戛斯历史研究》
王洁 著
唐朝时期是黠戛斯民族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们首次直接联系的中原王朝,从唐太宗时入唐,并受封坚昆都督府,到唐武宗朝再度与唐恢复联系;此外在黠戛斯也在这一时期首次建立本部族的汗国,并在竞争中攻灭漠北回鹘汗国,震动草原和中原。无论是在本民族历史还是整个东亚历史,唐代黠戛斯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4.《古埃及传记文献研究》
李晓东 著
古埃及没有史书,文献与考古几乎支撑起古埃及历史研究的整个大厦。文献中年表则构建起古埃及的历史框架,传记让这个历史框架变得有血有肉。《古埃及传记文献研究》一书共收录33篇古埃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传记文献,计有碑铭、墓铭、纸草文书等不同类型的文献。它既是对古埃及传记文献的翻译、整理、汇编,可供学者做古埃及历史研究的材料之用,又是传记文献历史研究的理论阐释与研究个案,力图寓理论于个案研究,用个案研究支撑理论建构。
15.《抉择与书写——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家群体研究(1937~1945)》
郑善庆 著
世变愈急,则史学变得愈快;世变愈大,则史学变得愈新。在战火频仍、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中国史家群体在留守与南迁的抉择上,既有政治环境的潜在影响也有生存压力的现实考量。本书以抗战时期史家因不同地域、不同学术倾向而形成的“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留守”与“南迁”两大史家群体的组织、思想、学术活动及史学成就。地域抉择的矛盾心态影响了史家书写方式的转变,作者以此为视角探究史家当时幽微心态与日后卓越成就之间的细密联系,重塑抗战时期中国史学发展与流变的整体场景。
16.《两汉诗选》(名选新刊)
曹道衡 选注
《两汉诗选》是曹道衡先生编选的一部诗歌选集,上起西汉,下至建安时期,全书分三部分,内容分别为乐府民歌、无名氏古诗和文人诗歌,共选诗约200首。诗选不仅囊括了乐府歌谣古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还包含诗歌史上的重要作品,全面反映了汉代四百余年诗歌发展的过程和面貌,填补了以往选本对汉代诗歌整体关注不足的空白。每首诗依据情况不同加入解题、注释、作者简介等,深入浅出,非常适合现代各层次读者用以了解和学习汉代诗歌作品。
17.《屈原及楚辞研究》
方铭 著
千百年来,屈原的作品及精神一直滋养着后世文人。“楚辞”又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诗歌样式,“楚辞”奇文郁起,启发着历代文学作品。本书从身世论、作品论、思想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屈原的精神文化价值。作者于楚国世系中考辨屈原生平,结合史料认为屈原被“放流”并非刑罚意义的“流放”。同时,作者依次分析《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的艺术特色,探讨屈原精神的现代意义。作者不仅还原历史中的屈原,还关注后世对屈原的诠释,揭示屈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精神价值。
18. The BNU Historical Review (《京师历史评论》2021卷·总第2期)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主编
《京师历史评论》(The BNU Historical Review)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编的英文历史学专业研究辑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成果。主要发表中国史学界的优秀原创成果,中国史与世界史并重,注重比较研究,涵盖历史学的各个分支及与历史学关系密切的学科。设有专题研究、书评等栏目。旨在展示中国历史学界的优秀研究成果,引领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中国历史学研究的繁荣;深化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第一辑已于2021年8月出版。本书为第二辑。
19. 《跨文化对话》(第47辑)
乐黛云、〔法〕李比雄 主编
跨文化对话第47辑关注西方汉学史研究和古代、近代东方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有法国、英国、比利时汉学史的专题文章和汉藏学者对《大唐西域记》的研究成果。本辑对美国、俄罗斯及拉美文坛动态也有专门介绍,体现了辑刊立足于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宗旨。
碎金书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转发赠书 | 吴宓师友书札 (98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中世纪文化范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93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意识与社会:1890—1930年欧洲社会思想的新取向 (109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法国新锐哲学家、思想史家夏马尤新作《反思无人机》 (84人喜欢)
- 这四种书入选“2024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