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永远留在二十一岁的夏天
昨夜下了一场急雨,没能阻挡今日的沙尘。 又到4月11日,王小波去世已经26年了。这是我的普通忙碌的一天:透过窗玻璃看见昏黄的天空,疾风吹挺了旗子,人们在呛人的灰尘气味中,不停的打着喷嚏。粗略浏览了豆瓣“纪念王小波”专栏,人们引用他的名言,回顾初识的经历,感慨相见恨晚。 前两天经过原先的新华书店,就是在那儿的书架间第一次读到王小波的。那时年少、贫困、迷惘、精力十足,站着看一天书只觉得腿麻,憋尿没问题。春天,丛四楼窗口向外望,小广场一棵杏树开花犹如焰火,美得很不真实。精神食粮毕竟不顶饿,饿着肚子走回学校去,就要吃一袋泡面,就着汤吃两个呛面馒头。 如今老楼已转做他用,装修一新、门禁森严,小广场上的杏树死了一半,几乎被灰土吞没。感觉一些美好的东西逝去了,想来想去也没个所以然,最后归结为时间,是时间的问题,年轻的时候过去了,与之伴随的所有可能性就都凝结成硬邦邦的现实了。 在《黄金时代》中,王二永久的停留在了二十一岁,高瘦颓唐的身影永远在云南的红土山上——天上白云纵横,河水又急又冷,林中草木萧疏,深山无人,他扛着陈清扬走在雨后的泥板路上,这是决定性的时刻,决定了王二和陈清扬的一生。 这就是那时刻的状态—— “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飘着懒洋洋的云彩。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阳光中。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美好绚烂如焰火一般。 但黄金时代绝非如此。真实的情况是王二如同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和陈清扬一起逃跑,一起返回,一起出斗争差,一起写交代材料,直到最后分开,再不相见。 现实是如此—— “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王小波说《黄金时代》是他的宠儿。 他为此书耗费了许多心血,借鉴杜拉斯《情人》的写法,许多篇章精巧自然,不着痕迹。 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他在书中保有了一颗赤子之心。性与爱、痛苦与欢乐、富有与贫瘠,都经由这颗赤子之心,因纯粹而显出独特光彩来。 在忙碌的一天接近尾声时,终于可以安静的坐下来写完这几句话。沙尘未退,王二永远留在了二十一岁的夏天,留在遥远的清平山上。王小波永远留在了九七年,留在与李银河的情书里。流年似水,我们还在向前奔走。他们说,沙尘过去有晴空。

Jun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童年的角落
- 《红拂夜奔》:当有趣被超越
- 春日农事集 (1人喜欢)
- 《万古江河》:随百川归海,寻此心安处 (1人喜欢)
- 像树一样成长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