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俯仰人间》的一些感悟
小学被改造成民工宿舍,学校旁边的村庄不见了,村庄里面一排排的平房小院不见了;村庄旁的水渠不见了,水渠里的鸡鸭鹅不见了;村庄后面的砖窑不见了,砖窑旁那片榆树林不见了;阡陌纵横的羊肠小路不见了,路边的歪脖子树和夹杂的野花野草不见了……
作者说,如果不是从小在这里长大,谁能知道,这里曾经存在过跟大地紧密勾连的一片村庄?谁能想到,这里曾有过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白发老人和黄口小儿怡然自乐的生活场景?谁又能想到,在这里曾经发生过那么多的故事,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以及苦难中的欢乐?
“我与这片大地那亲切而熟悉的连接,断了;那曾经熟悉的生活画面支离破碎,逐渐模糊和消失。面对再也回不去的故乡,我已彻底变成过客,随即被一股巨大的悲伤淹没。”
我想,写这本小说,就是作者沿着故乡的记忆慢慢靠近他的童年吧,恨不得靠近得多些。
“你的童年是什么颜色的?”
“土坡一样的色,像怎么都洗不干净似的…… 真的厚实哦,跟我爸爸的肩膀一样,还有我其他父老乡亲……我永远怀念他们”
文明的车轮载着社会前行,却辗压了这延续千年的村庄,不留余地。作者无能为力,惟一能做的,就是把这片村庄以及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完成这部长篇小说《俯仰人间》,35万字他写了5年、修改8轮,如今终于出版了。
“我要让世人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片村庄,即使将来我走了,这片村庄也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俯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