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为爱之我们活着的理由
1、
这几天范志毅和女儿的电话冲上热搜,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二十五岁的女儿向父亲投诉男友的行为。我居然看着想要哭,我爸从前也是这个样子或者说这才父亲的样子——云淡风轻没有任何烦恼是问题的样子。就是很想给明明在身边却又很遥远的父亲打个电话,这一次把曾经以为长大了的矜持全都丢掉,要哭着历数委屈。我爸一定会先急切问,怎么了?然后勒令不许哭,要么哭完了再说……只是我和我爸都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前些年,常常被我爸骂,我爸是那种无论孩子多大都要适当教育的父亲。比如洗澡之后没有清理卫生间地上的水渍,比如迟来叛逆,不愿听信父母任何的忠告……前者我觉得我爸整洁癖颇深,当然我被骂得也不冤。后者被我爸延伸出来的脾气差,更具体一点来说,有一次我爸居然以此为由头,骂我臭脾气——以后要是嫁人了,肯定有回家跟他哭的时候……当时听到我爸的此番言论,我都震惊了,不知道应该说我爸太操心还是太焦虑。不过,我也在气头上,没理我爸,只是在心里愤愤地想,肯定不会!肯定不会来找你,也太没面子了吧!
也不知道命运在讽刺谁,总之一语成谶。
2、
我妈上次回家,村里一位好事的大妈在我妈面前暗暗讥讽了我一顿——没有男朋友是一宗罪,学历没人高是另一宗罪,工作没人好是第三宗罪。自此之后,我妈开始发动自己的朋友圈给我找男朋友。我妈也自认为没有能力说服我,常常把我姑姑们搬出来和我沟通以及我还能收到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微信好友添加。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比我小一岁的二胎妈妈,更是儿时的伙伴,也加入到了催婚的行列,用着大家都会讲的那句话——如果你结婚了,就有一个人会跟你分担。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明明做了所有的事情,大家却把“会好的”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虚无缥缈的人身上。而我妈来跟我重复那位大妈的嘲讽,我压根就没认真听,因为这些闲言碎语并不能影响我。除了这位大妈之外,我并不是站在这些关心我的人的对立面。我正在经历的这份遭遇与痛苦是不可分担,不是有一百个人,我就只能感受到一百分之一的痛苦。还有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当然,我不知道这句话会不会在亲密关系中适用。不过,大概也不会差得太远。
人们在劝慰时候常常会说,时间会治愈一切。可惜这只是一句安慰人的话,时间只能让人在这一段存在里活着,并不是好好生活。于我而言,是病入膏肓。我爸生病的第一年,每个上下班,只要一想到这件事都会哭个稀里哗啦。就像刚刚面对这一切的第一天,除了难以置信就是“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事实上,你不仅要活着,但也仅仅是活着。而一回首才发现时间已经走了好远,再也不会像曾经一样嚎啕大哭,偶尔开车想到的时候是眼眶发酸,眼泪在氤氲,但怎么也流不出来,是难以呼吸觉得心脏疼。原来情绪的尽头不是歇斯底里,是裹挟着无能为力的无尽的沉默。
我的小学老师也和我同村,中学的时候,放学回家路过他们家门口,有时候会碰见生病在家休养的师母。每一次她都会温和的和我们打招呼,一如既往的温婉大方美丽。老师和他的太太,是我们年少认朦胧认知里的郎才女貌。后来,在他太太去世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偶尔见到总觉得他是淡淡的,觉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但又说不上来。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在生命的低谷想起,才恍然懂得那是失去的样子,不是不悲不喜的从容,是没有悲喜的接受命运。
3、
告别了玻璃心,不会在意所谓的PUA。没有经历我所经历的人生,便不能评价我。于人生而言,三十岁以前的人生是生活,三十岁以后是向死而生——我只是要走到那个终点而已。在短暂的一段人生里,拥有复杂的经历和极致的痛苦,偶尔也会自嘲拿了一个狗血偶像剧的剧本。只不过我的这个本子里没有男主角,这才是现实和艺术作品的真实的差别。过去的这一段路,不是壮士断腕,不是浴火重生,只是鲜血淋漓的把我从舒适区里剥离到要和命运计较每一件事。这份计较旁人如何懂得?
疫情放开以来的无力感蔓延至今,常常在暴躁易怒的情绪里挣扎,以前是喝奶茶会头疼,现在是头疼要喝奶茶喝碳酸饮料,吃一切甜的东西。因为我爸,好像身边的人都更注意健康了,只有我们在摆烂。我爸回不去了,我们也回不去了。偶尔想要成全那些关怀的殷殷期许之心,偶尔又筋疲力尽,只是我孤身而来,满目悲怆,无能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