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教育】读书,不是为了鄙视没读书的人
今天看了一篇公粽号(职场,原文作者Kyle),摘抄了我深有感触的一段内容:读书,不是为了鄙视没读书的人。而是为了开眼界、见世面、知分寸、懂谦卑,成为一个更开阔的人。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杨绛先生曾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在于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书籍能让人获得力量,读书能让人获得自信,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更好的认识自己和感知世界。
可怎么有些人一路读到大学,却越读越狭隘,越学越固守陈规了呢?他们给出的答案,竟然是怪这张文凭——“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最终我发现那不过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言下之意,造成自己目前窘境的,都是因为高学历。可实际上,孔乙己的可悲之处,并不在于他读过书。而在于他不愿意放下面子,宁愿偷窃也不愿意自食其力,拥有知识却不会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些才是束缚住他的“长衫”。而现在也早已不是封建社会,现在能束缚住一个人、真正使其走入绝境的,也早已不是学历的高低,而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自以为是和固步自封。一个这样的人,必然是逃避现实的、拒绝新事物的,骨子里清高至极,性格上软弱无比。
正如《山月记》中所说:“我生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腔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恬弱的自尊心”。
原来,这才是最扎心的真相:从来不是读书无用。一个人内心的眼高手低和怨天尤人,才是最没有用的精神内耗。
曾看过一段话,深以为然:“要么努力到出类拔萃。要么就乐天知命,坦然接受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最怕你开了眼界又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却忘了走好脚下的路,卷又不愿卷,躺又躺不平,最后只能怪命运不公、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