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明月好——《单声》
同事知道我喜欢看纪录片,影院又离我家不远,就将票送给了我。这样慎重其事的去电影院看纪录片还是第一次。从泰州的字样引入眼帘,“死去”的记忆突然攻击我。是了,大学四年,无数次路过的博物馆正是单声博物馆。曾问过同学博物馆好不好玩,同学也说不出个一二来。用好玩、有意思来定义一个博物馆确实有些许片面,可随着纪录片的深入,我越发对那个四年常常得见却没有涉足的地方有了更多的好奇。
单声出生世家,祖父是个秀才,父亲是个律师。父系社会里父子的关系就像是还没建立桥梁的两岸,忙于工作的单毓华和子女见面不多,却是子女仰望的对象,言传大过身教。即使单毓华与汪精卫是同学,即使汪精卫抛出法务部部长这根橄榄枝,单毓华也能以“我什么都能做,但是出卖中国的事情我不做”加以拒绝。乱世之中,不乱其心,这是给自己的子女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单声祖籍泰州,却长于上海弄堂。单声一再说自己幼年非常调皮,是个“小鬼头”“要野掉”的小孩子。母亲送到他南洋模范中学就读,两鬓斑白的單声还会和篮球队的孩子沟通自己担任中锋时候的情景,稚子直言:你现在还能打篮球吗?问的天真又直接,单声回复:我现在是篮球打我。哈哈哈哈哈哈,影院里也是一阵哄笑。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岁月匆匆不饶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单声也是幽默地看待年华老去,骄傲的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少。
单声在英国住了几十年。早年间,由于长得帅,穿衣体面,说话老实,在众多和军方打交道的商人中脱颖而出,不得不说一句运气好。运气好,眼光也好,他热爱音乐,和太太路过一处洋房,因为觉得圆顶聚声,觉得在里面唱歌会非常好听,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和太太称赞,他太太不耐烦就让他写信给房主,本来单声还不敢写,太太一再的鼓励。用一张邮票换来了一个机会,房主将房子交付给单声,单声请来风水先生,窗子的每个尺寸都是很吉利的数字。单声的言行中还保留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事在人为,而天时地利却也格外眷顾。一去万里,在异国他乡稳定生活的单声却也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心。
单声从1976年开始收藏文物,出入于拍卖行,那些流落他国的文物是否也如游子在外一般充满了无可奈何。这些名贵珍宝成了单声家庭的一部分。在捐献之初,泰州负责人希望单老能召开家庭会议,妥善处理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这自然是有道理的,单老的孙女看着打包好的文物也会发问,我曾经玩过的金鱼缸呢。家是最小国,国是许多家,物我两忘,方知真我。单老说,曾经拿一幅画给自己的儿子看,儿子说黑黢黢的,能值什么钱。哈哈哈哈哈哈,这是一种站在两种价值观下的对话。正如,我不了解单声博物馆背后的历史,我也只能用看艺术品的眼光来看待,用好不好玩的心情来判定。可当单老用“root”来称述自己和祖国的关系,他就把自己和祖国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当熟悉的《茉莉花》响起,熟悉的乡愁会带回到开始的地方。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