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对往事,最好的态度,就是把它拿出来,放到太阳底下,然后与自己来一次深刻的对话,问问自己,到底为何还放不下?
总是喜欢把事往坏处想,脑子里总是出现一些不好的画面,总是会胡思乱想,总是担心还没有发生的那些事。这其实是很明显的精神内耗,也是焦虑的一种体现。深层次的原因是跟成长经历有关系,跟个性或者内心经历过的创伤也有关系,总是这样的人,其实他的内心可能已经是伤痕累累了,内心深处是很自卑的,没有安全感。
很多别人觉得就很普通的一件事,你可以将其翻来覆去的思考,而且很容易思维就陷入极端了。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
周围的人是不是不喜欢我?
我刚才有点丢脸,怎么办呀?
刚才领导说的话是不是有什么其它含义呀?
同事今天没跟我打招呼,是不是哪里得罪她了?
……如果以上说的全中或者你经历过类似场面,说明你的人生中也出现过「精神内耗」的影子。那什么是精神内耗呢?为何会这样?精神内耗简单来说就是:别人随口一句话都能暗自出揣测很久,越想越多,越多越想,整个人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之中拼命跟自己过不去。从心理学角度是这么定义的:
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个体即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耗会让你感到疲惫。
很多精神内耗的人都是高敏感的人,内心戏特别多,对一件事情往往会考虑很多方面,然后用很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最后达不到要求后又陷入诋毁自己的恶性循环。但凡身边碰上个选择困难症的朋友都是个灾难,他们是这样子的:
周末约你出去玩,选了老半天地方越比越不知道去哪。
请你下馆子菜单能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不知道选哪样,然后问你想吃什么。
同时拿到几个offer让你给意见,给完以后还是不知道选哪个。
还有--种更典型的,
我有一朋友想应聘HUAWEI跑去咨询表姐,他问表姐:华为人才竞争这么激烈,简历能过吗?
表姐:先投再说过几天表姐问:你简历投了吗?
朋友:没有,听说面试好几轮呢,一轮比一轮难,问的我不一定会啊。
表姐:先投再说过几天表姐又问:XX,你简历到底投了没?
朋友:没...没有,他们说华为的绩效考核很严格,如果没过试用期我还得重新找工......
表姐听后整一个彻底无语,朋友也痛苦不堪,明明什么都没做但精神已经被折磨好几回了,整个心力交瘁。2、做事拖拉,普遍低效
「没拖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是精神内耗的典型表现,它带来的结果就是间歇性快乐,持续性窒息。
以前周末放假总是先玩一天再做作业,到了星期天拿起笔写作业的时候电视机又在播动画片,心想着看完再写,就这样拖到了最后一刻才火急火燎开始乱涂乱画。
这种方式最要命的就是:玩的时候因为心里惦记着作业就会玩得很心虚、很有罪恶感,然后又因为自己把时间逼得十分紧迫,不得不马上采取行动而充满焦虑感。
最后导致作业没做完,玩得也不尽兴,把自己活活累死。03
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精神内耗的人还很总喜欢把事情复杂化,外界的一切细微变化都能惊动他们每一根神经。
有一个老爸听到儿子要去服兵役,整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担心儿子的安危。
看到女儿跟男同学走在一起就脑补他们早恋,对别人态度恶劣。
听坊间谣言说政府要征地,就开始担心拆迁款给得不到位怎么办。
妻子看他整天闷闷不乐,劝他把烦恼写下来,该吃吃该喝喝。几年后这个爸爸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张纸,而这些曾经让他痛苦不堪的事情一件也没发生,完全是自己在无中生有。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经历一些不堪的往事。
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是否经历过,而是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面对过去那些不堪回首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但也不是紧紧抓在手里不放。
如果不去化解,让过去的事情,一直在潜意识里面影响我们,显然是不行的;
但是,面对不等同于要经常拿出往事来伤害自己。
每一次咀嚼往事,对于我们的精神,都是一种折磨。
有的人,天性敏感。
敏感的人,他们对于快乐的感知,会加倍,他们会更容易发现一些别人忽略的美好。
如果处于美好的环境之中,他们会是最快乐的一群人。
但是,同时,他们对于痛苦的感知,也是极为敏感的。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到了他们头上,很可能就会变成“大风大浪”。
这些被别人视为“芝麻”的事件,渐渐让他们身心俱疲。
比如:别人一个不经意间的“不友善”的表情,他们就会思量很久,回忆自己是否做错过什么事情?
别人口气稍微重了一些,也许别人还没有察觉,自己心里就已经是“冰天雪地”了。
这便是过于敏感给自己施加的重压。
其实,这个世界的人都很忙,没有必要过分纠结于小事。05
喜欢迷恋细节
经常胡思乱想、内耗的人真的很痛苦。严重的会经常的失眠、焦虑、敏感、易怒、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那怎么停止这些行为呢?以下几个办法带你走出来,第7个也是最狠的一个。
一、改变视角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当自己摊上事的时候,平时很聪明的人,好像马上智商就降为0了。
而当这件事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大脑好像就回归了,可以比较理性地进行分析,做出客观地判断。
基于这一特点,我有一个好方法,可以帮你从胡思乱想的状态里逃脱出来。
你想象面前有一个电视机,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一段影片,这个影片的内容就是你曾经遇到的不如意的事。
你从第三视角,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整个事情,你就会比较客观,不会被情绪左右而乱了分寸。
你会发现,其实周围的人根本不会特别注意你认为的那个点,是你自己不知不觉把那个小点无限放大,最终压垮了你的内心。
有时候,你其实是被你自己吓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