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江苏高校推理协会联刊《鸮语 vol.1》(有泄底)
感谢赠刊!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阅读高校推协自制的刊物,给了一些别样的体验(比如在出版书里见不到的脑洞和想法),也在作品中看到了票友们对推理的热爱(感情很充沛)。另外,想要捉一些虫,校对和编排还是有疏漏,阅读时看到一些别字、乱码、标点错误以及分段问题,稍稍影响观感。OK,话不多说,进入感想(会有一些批评,还请各位作者见谅):
HQR《在巷中》
一篇典型的密室手法作品。从第一部分就开始设下圈套和谜团了,孙老头从明面上展现给读者,而之后成为“死者”,被叫做拾荒老人,两者拼接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误导(想起了迪弗的《棺材舞者》),这点到最后侦探向目击者夫妇问话利用盲点、孙老头起死回生爆发开来,是本篇中设计极好的一点(不过莫名多出来一个老头且事先没有铺垫是美中不足的一点)。密室制作的手法以及凶手的逃跑路线其实并不太亮眼(主要是目击者对活人和黑暗分辨不清本身就对监视型密室的建构产生了硬伤),倒是下水道溜走的灵魂以及侦探对警察说的话对这个密室设计有了升华,让本来不太讨喜的侦探有了人性的光辉,一瞬间完善了人物形象。
失重《黄色,是外卖员的颜色》
自动机关类的手法,利用凶手本身职业素养进行高危的嫁祸(其中有伏笔穿插)。现实一盆冷水泼下的叙诡虽然完善了手法,但是在叙诡层面并没有什么惊艳的作用。另外柯南式结局有点想吐槽:凶手想杀死死者,死者自己也想死来赎罪,于是让凶手杀死自己(有点像柯南高速公路车窗勒杀案),但这样写感觉会让凶手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小丑,不是很妙。
言一《秋末》
偏刑侦,破案的逻辑和方法也是刑侦常用的,动机以及证据很明显,推理元素并不多。
言二 译《侦探公寓入住测试》
本来以为是侦探之间互相battle,像大山《全员嫌疑人》那样,但只是一个侦探在对着一堆资料跟HR面试,跟预期的落差有点大。读者客观上就不能跟侦探的脑电波一致,因为侦探在面试前获得了许多读者不可能知道的信息,不过就短篇的篇幅来看,能够如此反转也是挺有意思了。
lil Sherlock《白井流杀人事件》
手法真的污啊,果然是付费情节(确信),实在是撅撅子(赞赏)。藏叶于林的手法看多了,你这个怎么是藏叶于农家肥啊(恼),不过藏倒是藏住了,对于没看过白井的我来说是蛮新颖的手法。对于小黄的身份其实嘛,还可以更便太一点,而且可以降低凶手自己的危险性(比如小黄是人棍,手术是截掉四肢,可以装进袋子,然后那啥的时候给小黄的那啥涂毒就好,凶手全身而退)。
ps:你是一个一个一个白井啊啊啊,看的时候真的满脑子会员制餐厅本篇,死者那个姿态,他真的不是我修院吗?
铁血丹心《夜启馆事件》
本以为这么简单的平面图有什么给的必要,但其实平面图才是这篇的精髓,跟这本社刊一起构成了微缩的宏大诡计。作者能做到baka和震撼完美融合也是很难得了,就是看前半段是作者疯狂玩梗尽显baka的气质,后半段突然把读者拉下水冲击心巴。挺喜欢这篇。
ps:原来你也玩原,以及,小黑子露出鸡脚了,开庭带上你的小说。
氧气《超.海河大学杀人事件》
互动推理,作者还是用心准备了,特意在微博上整了个号来玩诡计(是不是跟学校公关过了,居然微博还没被学校公关),看的时候挺有趣。不过作者可能更多把巧思放在小说跟现实的交互上了,诡计本身还是太简单了,现实层用旁白解释还是有所缺憾,感觉美中不足。
博雅《错过人间》
富有文学性的超短篇,这里简单谈谈我的理解。个人理解是:计生时期的双胞胎其中之一不是被收走,而是被这家人藏起了一个(因为如果是收走,可能性有二:①被收走的死亡,家人拿出剩下的一个,但这跟“大变活人”的说法不吻合,本来就有的不能说是变出来的;②在家里的死亡,但这样家人肯定拿不出被收走的那个;当然也不会是又生了一个,因为长相不可能跟双胞胎一样像),死亡的应该是没被藏起的那个,在她死后,家人把藏起来的那个摆到明处假装死去的那个(这也许是错过人间标题的意思,因为被藏起的那个在被藏起的时候享受不到这个人间,在重现光明之后又不是自己的身份)。而在女厕中死亡的正是那双胞胎其中之一,可能的确是自杀(比如跪姿自缢之类的),用的就是气球的绳子,死亡之后气球飞走物证消失。长短头发的两个女孩其实就是双胞胎两姐妹,除去对话中的内容,其他都可视为隐喻的内容,并非真实。前面说过,双胞胎其一自缢之后另一个才重现在人们视线中,获得新身份,或许可以猜测,自缢的女孩是为了姐妹能正常生活才选择这么做(老人看到两个女孩进站前看向厕所,那里是长发女孩自缢的地方,她宽慰姐妹说,别在意了,快走吧,可能隐含了对姐妹的关爱),但是顶替了姐妹身份的女孩因为身份和人格的不适应,变得不正常(可能是人格障碍或者精神障碍),最后也选择追随姐妹而去。因此,大胆猜测一下,结合开篇火车、人、时间、生命的句子,或许作者是在用火车隐喻时间,老人(包括车厢里的中年人、青年人和打呼噜的人)隐喻人的一生,火车站其实类似于奈何桥,气球也有向上飞升到天国的意思:整个故事就是,老人在年轻时听说过(甚至是亲历者,比如那家人的父亲)计生的故事和女厕的事件,到了年老临终之际,将这一切在弥留的梦境(或是黄泉)里进行回看,大概懂得了一切,最后怀着女儿们在死后世界也能相互关爱(这部分可能有点牵强,是基于两个女孩亲吻的情节进行的推测)的想法含笑九泉。
ps:纯属个人理解。
浅唱《于彼岸花开时》
这篇对生与死的彼岸的设定十分亮眼,感觉不仅是一个设定了,更关乎到某些哲学的思考,即生和死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和死如何相互转化的问题。对于灵魂的设定和盲点的设计,以及灵魂自尽而复生的情节,既有十足的巧思,还跟人物之间的感情有深厚的联系,读来有能让人心头一颤的温情。
庄禠《清风庄》
搜了搜作者的拼音才知道念si(一声),大概是取(岛田)庄司之意?也看得出手法对《斜屋犯罪》有所致敬(不过倒没有太用到建筑本身的势,和斜屋还是不大一样,更多偏钓线诡计)。前期看得出作者想要进行故事的铺垫,但是节奏还是显得冗长了,且一大部分与案件无涉。最后的解答用的是旁白性质的说明,虽然可能是侦探推出来的(但好像挑战读者前侦探还是懵逼的状态),但侦探本身作用并没有显现,算是一个遗憾之处。
解体《神隐之谜》
用出谜题的方式引出的一篇小说,谜面外现实中的故事虽然简短但还是有点意思,可以说是侦探的对决。谜题里人物的设定都十分精巧,利用常人很难设想的盲点(真·盲点)来进行设计,把“谜题中表现出来的固然重要,但没有写明的与刻意避开的更加重要”的理念贯彻到底,加以伏笔的穿插(最巧妙的是学校的名字,这一点真的是摆在明面上也可能放过的线索)。在谜题解开之后增设信息构成新的谜题也是很有趣的一点,比较严谨的排除法和逻辑运用也很好。除去一些小bug(例如可以在雪地上写字),和结尾陆(好像只是为了标题?)的神隐的没什么必要,其他都可以称得上是杰作的水准。
ps:诡计真是以头抢地尔,莫名想到海绵宝宝厨师运动会那集。
柳荐棉《地球上最后的名侦探》
作为压台作品非常合适。两个日常事件的解答和反转并不复杂,但是和故事结合得挺好。作者文笔很好,名侦探与助手的温暖爱情故事,同时也是名侦探对推理的羁绊的故事,其中笔下的“我”写的关于侦探概念本身的侦探小说也为推理小说打开了新思路,很有启发。
pps:元小说好像颇受大家喜爱,除此之外,针对谜题的讨论形式的小说也有挺多,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推理题跟小说的结合,好像也比较好构造伪解答?
最后,祝各高校的推协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