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如何理解 「第一原理:绝对无条件的原理」?
- 费希特从一个“人们不加丝毫考虑就会承认它是完全确定无疑的”命题A是A开始。 - 他的思路是:“我们提出经验意识的随便一个什么事实,然后从中把一个一个的经验规定分离出去,继续分离直到最后再没有什么可以从它身上分离出去时,剩下来的这个自己本身绝对不能被思维掉的东西就是纯粹的。” 1. **A=A**(这就是A是A):A是A并不意味着A是。“圆的方是圆的方”并不意味着“圆的方是”。A是A意味着“如果A,那么A”。这里并不考虑A是否实存,A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如果A那么A之间的必然关联,被费希特暂时称为X。 2. **X**:X是没有其它根据地直接被提供给我们的。它不考虑圆的方究竟存不存在。A=A中的A是否被设定了?又是如何被设定的?无论如何,X至少是被设定在自我之中的。因为“如果A那么A”是一个自我作出的一个判断,并且依照着X这样一个必然的联系。那么至少X是被设定在自我之中。X又必须和A联系在一起时才可能(他作为关联必须有关联项),所以通过X,A被设定在自我之中:如果A在自我之中被设定了,那么它是被设定的。A被设定在自我之中。 3. **自我是自我**:当我们直接设定起A=A的时候,我们事实上直接设定起了作为关联项的A和必然联系X,而这个A与X又是被设定在自我之中,因而,自我设定起了在设定这一切的自我,自我是自我。自我不带条件地被设定下来。这样的自我设定的自我就是无条件的,是“直截了当地被设定的 、以自己本身为根据的东西 ,就是人类精神的某一行动(整个知识学将表明,是一切行动)的根据,从而是行动的纯粹品性;抽去其特殊经验条件的自在活动的纯粹品性。” 4. ***为什么不能直接将自我作为A带入到A是A直接得到自我是自我?***:因为费希特要讨论的自我并非经验上的自我,而是先验主体。A是A在内容上仍然是有条件的(A是否被设定了?圆的方究竟存不存在?)。按照费希特的方法:“我们提出经验意识的随便一个什么事实,然后从中把一个一个的经验规定分离出去,继续分离直到最后再没有什么可以从它身上分离出去时,剩下来的这个自己本身绝对不能被思维掉的东西就是纯粹的。”必须经过进一步的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