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Q1-纵有迷雾,踽踽独行
正文前的碎碎念:突然觉得每个季度复盘并发布一次「财报」有助于归纳总结自己的在三个月的所得所失,也许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当然也不排除每天写日记记录时间实在是太难了,再加上表达欲的周期性变化,这也让我觉得发布季报是一个非常好的整理形式。
一转眼2023年就已经过了25%了,在这前三个月里的付出对于未来五年的规划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1月末的时候正式完成所有学校申请的正式递交,并且陆陆续续地得到了申请的结果。申请了9所学校,并分为三个批次:1.梦校级别(1拒1录1面试)2.保底级别(2录1无消息)3.随手投系列(3拒)。在此期间,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当你对一个学校越了解的时候,就会越来电,录取几率也就越大。故而言择校如相亲,彼此需门当户对。在择校的策略上,由于建筑学课程安排上,我更偏向于确定相应的studio tutor/unit master的设计兴趣为主要考量,并以地理位置以及社会资源进行次要考量,将qs等「公关」排名考量降到较低的比重(当然父母对此稍有异议)。因此我觉得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等4.19日面试完有了结果之后,应该会做最后的决定。
在自我提升方面,对于申请季告一段落之后所立下的小目标,可以说是坚持了一半没有坚持一半。现在每周坚持学习德语约3小时,目前能够掌握基本对话与单词的听读与拼写。每月进行21日的正念练习,调节心态,保持灵台清明以及注意力的提高。同时对于缓解急躁的性格所带来的易怒与烦躁等不良行为。每周阅读现在处于一种较为碎片化的状态。主要阅读的内容为每日资讯等碎片化的信息类材料。希望在开始下一阶段的写作计划后能够有些改观。在技能类学习方面,暂时还未开始心动,这可能要归因于自我驱动力不足以及潜意识焦虑所带来的烦躁不安与日常琐事所带来的纠缠不清。希望等目前这一阶段的琐事解决之后,能够开始有效地进行。
在申请季期间,也观看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学习方法论以及时间管理类的视频与文章。我觉得除了内驱力与成就感的「结果因素」对人有很重要的影响之外,更应该实施的应该是「重执行,轻结果」的行动策略。在多次使用倒计时的量化管理之后反而发现因作图时间并不能量化,正向计时的大小番茄工作法反而更适合自己,并能更有效力的进行专注于学习。我相信人永远是在用30%的时间做70%的事,在不断的实验之后更加笃定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道理。希望以后,能够更加有效的去琢磨自己的工作方法论,并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