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份追念
刚过去的那一个周日,是4月的第一个周日,也是一个阳光春暖的日子,那一天我们全家去了杭州余杭的超山,尽管余杭的超山是杭州的一个赏梅景点,但我们去超山并不是赏梅,我们去给母亲上坟。
母亲走了两年有余,有时还是会想到她,和妻子的谈话中偶尔也会说起她,感觉母亲并没有离开多远。
母亲祖籍九江,很小随家来杭,由于离开九江只有3岁,所以她对自己的老家估计也没有太多的回忆,毕竟谁能记起自己3岁之内的事情?
她在杭州读书,毕业后也在杭州工作,母亲是块读书的料,无论在女子中学还是跳级进入纺织专科学校,她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
母亲个子瘦小,但个性却是大大咧咧的,她在学校时入的党,论党龄比父亲还要早两年。
纺织专科学校毕业后,她就被分配到杭州最大的第一棉纺织厂工作,进去就在织造车间的化验室工作,从化验员一直做到工程师升为主任。
她们那个年代经济不发达,社会上也没有这么多种类的工作可以选择,因而不流行跳槽,很多情况下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没槽可跳,很多人都是一辈子在一个工厂工作到退休。
母亲也一样,学校出来分配到纺织厂,一直就在纺织厂干到退休。
退休后,为了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她给一个离家不远的风机厂工作过几年,可能3年,主要是为风机绘制机械制图,那个工作很灵活,只需上半天班,并且有时图纸可以带回家来绘制。
那时家里有一块长方形木板,大小和现在的小孩家中客厅里的那台小米平面电视机相仿,我看过母亲在那块木板上制图,虽然她个性大大咧咧,但做起机械制图还是非常认真仔细的。
图做的很漂亮,干干净净,一目了然。
2号那天,在超山公墓,上坟的人就已经很多,我们一家一共5人,包括了我、妻子、小孩夫妻两个及父亲,母亲的墓碑在半山腰,父亲走上去已经有点吃力了。
母亲生前喜爱甜食,我们在她碑前放了几个小碟,碟子上摆放一些她生前喜欢的糕点甜品和话梅糖,母亲非常喜欢上海产的话梅糖。
我们在母亲墓碑前呆了近半个小时。
母亲的碑在陵园那座山的中间,环境安静,听不到墓园前那条公路上汽车来往的声响,墓园各处都是松柏,正前方及视野所及的四周都是青山。
青山绵延,母亲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