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社区
搜索:
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
首页
浏览发现
话题广场
快速注册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
jeniffer
2023-04-03 21:15:33 北京
2022年10月末,北京东城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序
只在美洲旅行时,和地接的导游聊起,方才知道他们的父辈曾是年轻时闯荡至彼处谋生的华侨,其中,尤以福建、台湾居多,譬如,在巴西亚马逊河畔乘船时一直与游客聊天的福建妹妹,以及常年在美国西线黄石公园带团的台湾领队;而他们作为第二代土生土长的华人,因相隔甚远,也许连远方的故乡也未曾相见;也无法猜测,在他们的心底,对彼岸的祖国,是否仍有丝丝缕缕的牵挂和魂牵梦系的乡愁…… 2022年10月末,由西向东步行在北新桥三条胡同里,荫翳蔽日的参天大树,仍旧带着夏末的勃勃生机;胡同里穿梭着悠哉悠哉的骑车人,刚逛完市场拎着吃食回家的老大爷,以及带半大孩子出门、大步流星走在前头的年轻父亲,都让这狭长的胡同充满了市井气和烟火气,具有特别地道的北京味儿。沿700余米长的胡同一直走到东头,抬眼见到朱漆木构的回廊,便是古韵犹存、亦古亦今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北新桥三条胡同
一、博物馆简介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城北新桥三条东口,是由中国侨联首任主席陈嘉庚先生1960年倡议兴建,并于2014年10月落成的首家全面展示中国海外移民历史和现状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现有藏品3万余件(套)。
二、基本陈列: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 博物馆常设的基本展陈《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以历史传统与现代观念相结合,通过图文结合、场景复原、艺术作品、多媒体等多元化手法呈现;按主题分为中国人移民海外历史、华侨华人海外生活篇和贡献篇、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中国侨务等几个部分,囊括文物千余件(套),图片千余张。
之一、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 第一展厅《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旨在勾勒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轮廓,以时间脉络,将我国海外移民史分为“古代海外移民(公元前-1840年)”,“近现代海外移民(1840年-1949年)”和“当代海外移民(1949年至今)”三个部分;而第四部分主题为“世界移民史中的中国移民”,介绍移民常识及世界主要移民国家概况。
1、古代海外移民(公元前-1840年) 记载与传说、历险与求索
西行与东渡
马六甲华商仿唐宋时期铜钱(15世纪)
郑和下西洋
大帆船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是指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一种木质帆船货运船只,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在1565-1815年由西班牙垄断的大帆船贸易(GALLEON TRADE)中广为使用。当时,华商把中国丝绸、瓷器、棉织品等运至马尼拉,西班牙垄断商人又用马尼拉大帆船将中国商品运到阿卡普尔科,回航时运载墨西哥银元,又用银元购买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作“中国船”。
外销瓷盘(清代)
青花瓷瓶(清乾隆)
聚居区的形成
19世纪前华商与东南亚贸易
2、近现代海外移民(1840年-1949年)
金山客与金山箱
“猪仔”与“猪花”
“猪仔钱”(陶瓷代币)
澳门招工馆:指在澳门开设的招募华工的场所。招工馆另一个名称也叫猪仔馆,葡萄牙人称巴拉坑(BARACON),是监牢式的宿舍。经营猪仔馆的人多是秘密帮会的领袖,他们势力强大,布置周密,诱骗工巧,并与香港、汕头、厦门、槟榔屿等地的客馆都有串通勾结。1873年,仅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三国在澳门开设的招工馆就有300 多家,靠苦力贸易为生的人口贩子达 3.4万之多。
浮动地狱:苦力贸易期间,外国人口贩子将拐骗或掠夺来的中国人,关进远洋海轮,运送到海外当苦力。由于运载华工的船只严重超载,且旅途条件恶劣,大量华工在抵达目的地前即因海难或病死而葬身海底,因此,运载华工的船被称为“浮动地狱”。
华侨名称的由来:华字与侨字结合形成“华侨”一词,华字表示了中华民族的属性,侨字表示了移居国外的侨民现象。该词出现于19世纪末,大量使用于20世纪初,特别是1905年以后。 有学者认为“华侨”一词最早出现在郑观应在1883年呈交给李鸿章的《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为招商局与怡和、大吉订立合同》呈文中,“凡南洋各埠华侨最多之处,须逐渐布置,亦派船来往。” 另有根据日本人成田节男所著的《华侨史》“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旅日横滨华商创办一所子弟学校,名为华侨学校”认为,这是华侨一次最早出现于文字中,后经同盟会人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近代旅外中国人的通称。 华工的去向
北上与南下
“口供纸”:从20世纪初开始,早期华侨在中国的子女陆续突破美国、加拿大的排华政策移民到北美,美加两国政府因此对中国新移民实施严格审查。为帮助国内亲友通过审查,华侨根据移民官问话的内容编制了一问一答式新移民入境培训资料--“口供纸”。 “口供纸”内容庞杂,主要有家庭关系、家居状况、民居与村落结构、村落环境、证人关系、相关事件及附件(注意事项、照片、村落图、民居平面图、书信等)。
“纸面儿子”:19世纪末期,一些具有美国土生华人身份的美国公民陆续回到中国故乡,探望久别的双亲,娶妻成家,制造“海外出生的子女”。这些回到五邑的华人,再返回美国去,就要向移民部门备案,报告自己在家乡生了一个孩子,从而获得一张美国政府发给的“出世纸”,有些逗留超过一年的,甚至会申报自己生了两个孩子。依照“出世纸”,在美国的华侨可以在十多年后按照正常程序,将自己在中国家乡的儿子或者是别人的男孩,合法地移民美国。为什么是男孩?因为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男孩子要出国打工赚钱,女孩子要留在家中。 事实上,很多华人离开家乡返回美国时,孩子还没有出生,有的妻子甚至根本没有怀孕。但是,利用这张“出世纸”,可以将兄弟亲戚的儿子办理移民,有的还可卖给别人,赚一笔钱,所以,利用出世纸移民美国的,并不都是真实的父子关系,有的是卖纸冒名顶替的移民。不管是否真实,通过“出世纸”移民来美国的,被俗称为“纸生仔”而冒名顶替的假儿子,就被称为“纸面儿子”。 欧战华工
动荡岁月
家园求索
3、当代海外移民(1949年至今) 归国热潮
难侨回国
候鸟现象:候鸟是指随气候变化往返于南北不同地域栖息地的鸟类。很多移民到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亚裔家庭,父亲回到原居住国工作,母亲带着孩子在移居国接受西方教育,有时甚至父母双方都回到原居住国工作而把孩子单独留下,这类家庭被称为“候鸟家庭”,也称为“太空人家庭”。 外流、再移民
海归:自1978年,中国的海外留学生迅猛增长,自费留学比例越来越高。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与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许多留学人员纷纷归国。与“文革”前的归侨相比,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既拥有国际视野与经验、掌握海外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又熟悉中国国情,因而在促进中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新产业引进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些人先被称为“海归”,后被戏称为“海龟”。 大陆海外移民、台港澳海外移民
4、世界移民史中的中国移民 移民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普遍现象。17世纪初,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将1500-1600 万的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各地,形成了世界移民史上的第一个移民高潮。从19世纪中叶到220 世纪中叶,欧洲有6000 万移民涌向美洲、大洋洲、南部非洲等地印度约有 3000 万人到南亚、东南亚、西印度、非洲等地谋生。在这 100 年间,世界人口的迁移总计在 1 亿人以上,形成了世界移民史上的第二个移民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冷战结束,各国之间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形成第三个移民高潮。 世界各国移民概览
移民类型划分
陶雕《万里寻亲》
之二、华侨华人海外生活篇 第二展厅《华侨华人海外生活篇》,主要采用场景复原的手法,整体上模拟唐人街景观,以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大体以时间前后为序,依次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图景和文化习俗。 中国人敦宗睦族,十分重视血缘和地缘关系。早期海外移民一旦在海外立足,往往携家带口,呼朋引伴,集中向该地迁移,形成了许多地域或民系集中向某个国家移居的现象。改革开放后,伴随新一代移民涌入传统侨居地,这种格局正在急剧改变。华侨华人在移居海外后,在继承自己传统文化和保持自己生活习惯的同时,也适应和选择利于在当地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和习俗。因此,他们的宗教、习俗和文艺许多既有突出的中国元素,也带有显著的侨居地特色。 华侨华人的分布
场景复原:华人华侨行当
洗衣
中医药
通婚融合:随着华侨在侨居地的繁衍生息,华侨与当地人通婚所生的混血子女日渐增多。世界各地对土生华人的称谓各有不同:在越南称为“ 明乡”(Minh Huong),在缅甸称为“桂家”(Gwe Chia),在泰国称为“洛真”(Luk Chin 或 Lukjin),在马来半岛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称为娘惹(Njonja 或Nyonya),在印尼称为“伯拉奈干”(Paranakan),在菲律宾男性称为“密斯蒂佐(Mestiso),女性称为“密斯蒂沙”(Mestisa),等等。
峇峇娘惹用寿桃状饰品
天福宫:新加坡天福宫始建于1839年,供奉的是护航之神“天后娘娘”(即妈祖),也叫“妈祖宫”。在新加坡开埠时期,南来北归的华人,因所乘帆船就停泊在宫前不远处,所以都回到宫内拜祀,南来者感谢妈祖保佑,北归者祈求海不扬波。天福宫在1973年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本馆所供奉的妈祖是湄洲妈祖祖庙分灵,由湄洲妈祖祖庙捐赠。
传统戏曲:早期华侨华人常常通过欣赏中国传统戏曲和音乐来娱乐身心,排解思乡之情。久而久之,传统舞台艺术在华侨社会里也得到了传扬。此处我们选取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几种传统戏剧,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进行录制,再经过幻影成像技术在模拟的舞台中为您播放展示。 《帝女花之香夭》
《梅花操》
传统民俗:海外华侨华人把中国传统的节日庆典、礼俗比较完整地继承下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元节、舞龙舞狮、赛龙舟、游神和婚丧嫁娶等节庆、习俗活动。它们是构成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民族的生活、思想、心理、性格、道德等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民族认同和凝聚的基本因素之一。 木偶
舞狮
四川麻将
美国加州乐居镇大来赌馆赌具“牌九”
侨社侨团:唐人街
侨社侨团:早期社团
侨社侨团:秘密会社
社团形态:血缘——宗亲会
社团形态:地缘——同乡会
社团形态:业缘——行业会
之三、华人华侨海外贡献篇 第三展厅《华人华侨海外贡献篇》,集中归纳和展示华侨华人为住在国作出的特殊贡献。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在漫长的移民和融合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勤奋勇敢,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往往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经济发展 早期华侨移民海外的主要目的是谋生,但客观上促进了侨居地的经济发展。早期华侨对东南亚的种植业与矿产开发都曾有开创性的贡献,对东南亚的拓荒垦殖,使许多不毛之地变为繁荣的市镇;19世纪华工修筑太平洋铁路和华人在新旧“金山”的淘金活动,在基础设施和资本积累等方面对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的经济繁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生产及工艺技术传播
拓荒垦殖
《十九世纪的奥塔戈》(2007年),展示了百年前新西兰的采金华工
筑路开河
城市建设
农业、渔业
乳品业、商业
2、科学文化艺术交流 华侨华人向来是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陶瓷、农业技术、医药、艺术和典籍,都是由他们带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这些文化元素与侨居地本土文化交融互补,丰富了当地的文化,促进生产与社会进步,在一些地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在科学和文艺等领域,当代的华侨华人已经拥有了很多杰出成就。这些科学研究成果和文学艺术创作,已经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文化财富。 古典文化传播
中外语言的交流
音乐与舞蹈
文学
科学事业
中医与中餐文化的传播
3、参与反殖民、反法西斯战争 近代以来,很多殖民地国家人民陆续走上了追求平等与自由的道路,反抗殖民主义的压迫和掠夺,其间华侨也为所在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被派往欧洲,在战火硝烟之中以血肉之躯为协约国作战提供后勤保障,保证了协约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华侨与当地人民一道,积极投入了抗击法西斯侵略、保卫共同家园的斗争。战后,随着越来越多原殖民地国家的独立,绝大多数华侨陆续加入当地国籍,成为所在国公民,他们的身份也由华侨转变为华人。 以铲代枪、以工代兵
争取自由和平
抗击日本法西斯
参加抗击德意法西斯
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保卫大洋洲
战斗丰碑
4、民主建设 华侨出洋谋生,除了异域语言文化的隔阂和劳作的辛苦,往往还遭受歧视、限制甚至法令上的排斥。早期的华工多半没有文化,初到异域,谋衣食尚为艰难,无法顾及民主与公平。随着华人群体的增加、文化程度的提高和民主意识的增强,他们与其他少数族裔一起,参与各种社会建设,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追求民族平等权利。这些活动不仅维护了华人的自身权益,也促进了当地社会长久的和谐稳定。 歧视与限制
走向民主与平等
5、评价与肯定 华侨华人在保持传统勤俭精神的同时,以智慧和辛劳在世界各地谋生创业,并传播中华文化,把个人的梦想同侨居国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生产和文化的繁荣发展,逐步获得了世人的肯定和尊敬。 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陈李婉若
美国华人女营养免疫学家陈昭妃
英王室颁赐陈金声的佩剑
之四、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 第四展厅《华人华侨与中国发展》,介绍了在各个历史阶段华侨华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关怀和支持及其积极作用,以及中国侨务机构和侨务政策的沿革。 华侨与祖国有着天然的、割不断的联系。他们虽身居国外,却对祖国一往情深,把祖国当作自己的母亲,始终怀有热爱祖国、报效桑梓的赤子心肠。
- TheEnd- 博物展览系列 1、国内展-帝都艺展 国家
博物馆|归来 国家
博物馆|虎蓥 国家
博物馆|回归之路 国家
博物馆|海岱朝宗 国家
博物馆|大美亚细亚 国家
博物馆|古代瓷器展 国家
博物馆|非洲雕刻展 故宫
博物院|丹宸永固、千古风流人物 罗红
摄影艺术馆|《国之美》系列作品展 北京
燕京八绝博物馆|匠心 ·初心 清华大学艺
术博物馆|万象归一 中国油画院|时
代印记 韩美林艺术馆
| 北京馆 鲁迅博物馆|鲁
迅生平展 鲁迅博物馆 |
鲁迅旧居及展览 中国美术馆|美国
艺术三百年 新丝路美术馆|我
的乌克兰 财富购物中心|心氧艺
术展 中国美术馆 |生命之
光 首都博物馆|常设展
首都博物馆|“春”和
展 古钟博物馆|“礼乐回
响”展等 古钟博物馆|“质器庄
严”展等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
念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 | 百
年历程 世纪辉煌 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
|友好往来 命运与共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 |
辽金器·物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俗世雅
趣 双清别墅| 毛泽东在香山 中国
工艺美术馆 |丝路丹青 徐悲
鸿纪念馆 |基本展陈 皇城艺术
馆 |基本展陈 中国民航博物
馆 | 基本展陈 中国钱币
博物馆|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西周
燕都遗址博物馆|鼎天鬲地 受命北疆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京华绝技 古韵今
香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五星出东方 郭守敬
纪念馆|基本展陈 中国园林博物馆
|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国园林博物馆 |瓷韵 国家典籍博物馆
|敦煌遗书 国家地理经典影
像大展-2022升级版 嘉德艺
术中心 | 慎修思永 中国工艺美术馆
|松纳柴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馆 |兰台翰墨家国春秋 中国华
侨历史博物馆 |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 2、国
内展-魔都艺展 3、各地展览 4、国外展 略。 “薇薇的旅行漫步”,感谢关注与支持!
展览
历史
博物馆
人文
北京
© 本文版权归
jeniff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赞赏
jeniffer
(北京)
爱好旅行、摄影、徒步,大龄单身文艺女青年,足迹曾至国内各省市、港澳...
jeniffe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天水市博物馆 |走进天水:八千年的记忆
天水纪行(三)天水纪信祠、胡氏古民居建筑、后街清真寺等
天水纪行(二)伏羲庙与玉泉观
天水纪行(一)麦积山石窟
天桥印象博物馆 | 时代见证 艺述传承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