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的亲密关系,深度的爱滋养对方,坚定的选择彼此

在里曾说过,人是惧怕孤独的生物,需要另一个人来一起消弭孤独,一起去互相打气支撑走这人生漫漫长路。
到了一定年龄,孤独的感觉会更浓,很多人匆匆忙忙步入婚姻,但发现婚姻是个牢笼,进去之后两个人同床异梦,更加孤独,且不得自由。
在我看来,用结婚来回避孤独或把自己的重任扔给婚姻中的另一人,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饮鸩止渴。
同样,对我来说,要进入婚姻,纯粹找个队友拼生活,这不是难事。
但,我不想潦草进入婚姻,因为我不想被困在婚姻的围墙里,和对方同床异梦,各自孤独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孤独的最高等级,不是一个人的孤独,而是两个人在一起,却各自感到孤独、灵魂无依、精神漂泊。
每个人都渴望心灵得到归属,灵魂有可以停靠的港湾,如果对方不能成为彼此的这个归属和港湾,就意味着婚姻是一条脆弱的扁舟,疾风骤雨降临,二人就各自沉浮慌忙求生甚至把对方拉给自己做垫背,吃相变得格外难堪,往往外面的风雨没来,双方却为彼此制造了无数风雨。
所以,婚姻不能只看现实功能,觉得对方适合过日子,找个踏实过日子的就好了,这行不通。
现实很重要,是基础,但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结婚,那么有一天,两个人也会因为现实问题散伙,只要现实考验的问题来临,两人是撑不下去的。
我也常为这种“搭伙过日子”的说法感到可气无语,找个差不多的踏实过日子,这是在侮辱自己还是在侮辱对方?是把自己当工具人,还是把对方当工具人?自己精神世界贫瘠还要漠视另一半的心灵世界和精神情感需要?
谁的日子不是在一步一脚印过下来的?柴米油盐很具体,事无巨细的琐碎家务,如果没有足够的爱来支撑,会把人的精力和活力吞没。两个寡味的男女天天凑在现实的柴米油盐,搭伙过日子,想一想都让人绝望和窒息。和自己好朋友搭伙还更开心,也更容易靠得住,妄想不建立深度的关系连接而彼此依靠,没有任何一张结婚证能保证做到。
要在一起面对人生、经历生育和养育、生老病死等非常重要的人生内容,如果两个人不能建立深厚牢固的感情,缔结深厚的情谊,就非常冒险。
毕竟两个人在从小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里长大,从小到大带有的生活模式、思维上的定式、家庭文化等一切都会在个人身上留下印记,两个人带着各自的印记融为一体,一不小心就是疾风骤雨、一地鸡毛,自然最后两败俱伤、分道扬镳。
所以,我认为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需要有经营关系的意识以及培养良好沟通互动的能力。两个人既有情感情绪的灵动感性表达,同样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性,在面对两个人矛盾冲突时,能够相对理性的沟通,以解决二人的冲突,否则冲突和怨气会不断累积,像滚雪球一样堆积,导致关系崩塌。
没有人的幸福是随随便便得到的,都是需要学习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一个模糊的理想伴侣。
我认为清晰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从来都不是坏事,只是那个理想的伴侣,是否过于理想,是否找到那个理想伴侣,自己就能过上幸福的人生,这个是肯定不存在的,同样,我也在时常反省,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是否太过不切实际,太过理想。
没人是完美的,更不可能百分百满足另一个人的所有期待。一旦发现对方和自己理想的伴侣稍有差异,就立刻放弃,可能我们会一直在追逐和幻想的路上。
快餐时代,放弃比面对更容易,“下一个更乖”的观念一直在让人们快速结识、快速抛弃,然后内心越来越空空荡荡。
大家都在权衡,对方为自己付出多少,满足了我多少需要,但却很少想自己满足了对方多少需要,为对方付出了多少。这是一种自私的爱,在对方身上索取以满足自己。
自私的爱,也会让这段关系变得更功利和算计,两个人的精力放在对方身上较劲、互相计较得失,而不是二人携手把目光看向远方。
我想要的,是双方在一起,满足彼此,或愿意去满足彼此,二人缔结深度的关系,深度的爱去滋养对方,成为彼此的生命支柱。
两个人不仅仅要互相对望,还要更多的去眺望远方。
两个人不仅要低头看现实的路,也要偶尔携手抬头去感受星空辽阔,鸟语花香。
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二人同气连枝,成为我们,成就新的你和我。我们坚定的选择彼此,从此你在哪里,我在哪里,我们是人生共同体,一同前往人生路上,风雨又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