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十种曲
《李漁与他的《十种曲》》陈再明23.4.4
李渔在诸多著作中,以他的《十种曲》影响最大,还很早就流传到国外。″笠翁词曲有盛名于清初,十曲初出,纸贵一时″。″日本德川时代之人,苟言及中国戏曲,无不立举湖上笠翁者″。李渔的剧作,在有清一代被推崇为“本朝第一″。 清初的戏曲创作,基本上是沿着元明杂剧和传奇的路子,向前发展的。李渔的剧作就是沿袭这个路子,十之八九都是喜剧。李渔的喜剧,并不仅仅是作为消遣,在″喜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也就是说,他的剧作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激烈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严肃的社会内容。 笠翁写作戏曲,亦即传奇,是他生平最大的″癖嗜″,他自称是″曲中之老奴″、″歌中之黠婢″,而戏曲也确实造成他″北里南曲之中,无不知李十郎者″的盛名。″李十郎″的呼名,即因李渔有著名的《十种曲》的问世而闻名。《十种曲》,亦名《笠翁十种曲》或《笠翁传奇十种》。其题材可用“风月″二字概括,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他不想在爱情思想上越越前人,只乐意在枝巧上出奇变相,更不厌其烦地″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 笠翁在喜剧创作上的成功,被后人被推誉为"喜剧的大师"。《笠翁十种曲》(亦称《笠翁传奇十种》)的剧情梗概,分述如下: 第一种 《怜香伴》 谱的是两个才貌相当的女子,彼此互相爱怜,盼望终身相守,所以情愿同事一夫。剧情由身上的香气展开,所以又叫做《美人香》。因由闻香而兴起爱怜之意,求为今生伴侣,因此叫做《怜香伴》。 第二种 《风筝误》 谱的是戚家两个丑俊相反的亲养二子,与詹家一对妍媸相反“异母姐妹的姻缘。剧惰由一只风筝而引起种种情场误会、阴错阳差,弄出许多笑料。结果戚家的亲生子与收养的友人之子都入赘詹家,各配其貌,英俊的娶到漂亮的,丑陋的则娶到粗拙的。 第三种 《蜃中楼》 谱的是东诲黄龙与洞庭青龙的女儿和两位书生的烟缘。剧情由龙女的姐妹幻起的蜃楼,被仙凡的手杖化成的长桥连起而展开,书生和龙女一見倾心。结果两位书生都娶到了龙女。 第四种 《意中缘》 谱的是才子佳人的姻缘。两位名士与两位才女,都是明末的名画家。剧情由两位名士到西湖访寻好友,在古玩店邂逅了其中一位才女而展开,结果两位才女都配了两位名士,成为千古美谈的姻缘。 第五种 《凰求凤》 谱的是三个美女为争取美貌的才郎,兴起了醋诲波澜的趣事。剧情由作妾的名妓为美男孑娶正室展开,其间引来了两个美女的醋海大浪,而以媒婆之故弄玄虚,结果反成全了一男同享三美的齐人之福。 第六种 《奈何天》 谱的是一个丑陋的男人三次结婚的故事。剧情由第一个夫人迎娶过门后,見他丑陋隔房躲居而展开。结果以三个美人同事一个丑丈夫作结局。 第七种 《比目鱼》 谱的是一对男女演员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剧情由二人一見生情,男的为追求这个女伶之女,放下书箱去学戏而展开。结果在台上假戏真做,双双投水殉情,因感动神灵化作一对比目鱼,被救起结为夫妻。 第八种 《玉搔头》 谱的是一个喜欢浪游和女色的皇帝,私幸名妓,又要貌肖名妓的总兵女儿为贵妃的姻缘。剧情由一支玉搔头来撮合,结果以天下有情人必成眷属收场。 第九种 《巧团圆》 谱的是一个小时候和父母分散的书生,后来与亲生父母以及妻子团聚的曲折故事。剧情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来的,相当真实地表现了明末清初社会生活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话的苦难深重。 第十种 《慎鸾交》 谱的是两对文士名妓择配的故事。一对是信誓不渝,至终没有变心;一对是文士負心,怕名妓玷辱他的名声,而把名妓抛弃了。结果由文士的父亲撮合了这两对姻缘。 正如李渔所说:″然近日人情,喜读闲书,畏听庄论″。这话真实地反映了当吋的社会心理。在这样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以度曲卖唱为业的李渔,自然不敢发表什么有关国计民生或排滿反清的″庄论″,只好从事于轻松、幽默的喜剧创作,以适应小市民的艺术兴趣。他对于自己的创作,也说得十分坦率: 传奇原为消愁设, 费尽杖头歌一曲。 何事将钱买哭声, 反令变喜成悲咽。 唯我填词不卖愁, 一夫不笑是吾忧。 举世尽成弥勤佛, 度人秃笔始堪投。 其实,李渔是有政治头脑的,他的內心深处也有所不平和愤懑。他在《意中缘》的″尾声"中说: 李子年来穷不怕, 惯操弱翰与天攻。 佳人夺取归才士, 泪眼能教变笑容。 非是文心多倔强, 只因老耳欠龙钟。 从今懒听不平事, 怕惹闲愁上笔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