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工的一些小事
上周五办离职的时候,对接的业务纷纷表示诧异和惋惜,可能我直到周五还在沟通offer,工作状态并无异常;同部门的同事周一已经知道我要跑路,除了表达祝福,还很好奇什么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及我要去哪个单位做gwy(这个瓜后文再解释……一言难尽)。

先说所谓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并不存在。我并不是因为具体的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就想离职的,主要是年初思考了一下自己一年多的工作,专业成长远低于我的预期,又回忆了一下我前leader的工作,和我的工作其实差别也没有很大,这意味着哪怕我晋升到她的位置,也不能保证我在专业度上就更好/scope更大,于是在这里卷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我应该明确的问题变成了:是这个公司的平台不能给招聘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是说游戏行业都是这样样子/招聘本身在人力体系里就不算核心的模块。高频率和专门做职能类岗位的猎头/其他游戏公司的hr姐妹/其他行业的hr姐妹social后,得出的结论是先去人力体系更成熟的行业/公司。但是实际去挑选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成熟行业/风口行业的人力预算和游戏行业还是有差距,所以最后基本只面了互联网/金融(emmm为了提高专业度而降薪我不太接受,如果不考虑薪资,外企其实普遍比较完善),现在复盘下来,面试对我的意义不仅在新的机会,和其他公司的前辈交流也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坦白说,年后复工以来,一些负面的事情让我对人力这个岗位的意义产生了很深的怀疑,我自己都不确定人力能给公司业务创造价值,也不知道人力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业务明显方向有问题,人力是否应该介入调整),由于焦虑,每天下班后就和室友们聊工作,以至于她们说我再纠结下去就是在害自己🌚所以嘛,应跑尽跑
说到人力的定位,这个问题应该不止困扰我一个人…最开始我觉得,人力应该尽量配合业务的节奏,以承接业务需求为主,毕竟没有业务背景的人随意干预,绝对是弊大于利,多数游戏公司的人力确实也偏服务型;在经历了SB的业务后,我意识到如果HR如果权限过小,同样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服务型的人力能正常运转,需要的预设是对接的业务比较成熟且业务负责人是正常人,如果这个业务是新业务/负责人是SB,同时HR没有约束力的话,坑的是整个团队🌚在我这里是个别项目一批又一批试用期不过,在我的姬友那边是负责人自己人浮于事同时大力pua团队成员,导致团队流失率很高,这种情况下hr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先跑……







至于为什么这个时间跑路……emmm主要还是在前公司重要的事情差不多做完了,年后我招到了竞企的发行总监(应该是公司2年来发行线入职的最高职级人选?),离职前2周,tw的运营负责人这边也招到了,至此整个海外发行线已经从0到1搭建完毕;slg那边,在我和制作人多次battle后,一个月人都招满了,感觉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
啊,至于gwy这个传言……


就是……为了速速离职,我对自己的选择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导致不少人来问我要去哪个单位😌

咋说呢……多数业务和我的合作关系还是很好的,也希望他们能发展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