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的注解
下午忍不住发了一大通牢骚。因为这次出行我对自己和家人感到很多的不满,虽然也有快乐并且快乐是主旋律。
其实我知道我不是真的讨厌家人。我甚至非常清楚自己的成长和健全离不开他们的呵护。我也不是真的痛恨体制,我甚至心知肚明自己的吃穿用度、物质精神、从出生到成年我方方面面都是体制所赐。
1、在中国做一个合格的家人就是牺牲自己奉献给集体;
2、让家人快乐的秘诀就是舍得花钱、用心陪伴;花钱与不花钱,亲父母感受都不一样,更何况旁人;
3、中年人的劫难从医院开始,庸医误诊、老人住院陪护照顾,每一次都是生命和时间赛跑较量,每一刻都极其磨人身心,请做好准备;
4、保持乐观和好奇心,这是外婆给我们留下的礼物,80多岁的老人可以观察医院里的饮料贩售机,这是健康的精神状态;
5、家庭氛围良好的特征之一就是人人爱说废话、爱听废话、爱接废话,废话和没话找话有助于培养家庭感情。
还有两件事我想单独有些触动。
第一是奶奶。我现在才知道姑姑一家刚刚搬过去之后,过年没有钱买菜吃。爷爷那年治病也是,到菜市场不舍得买贵的东西,“小鱼”,他们度过了怎样一段难熬的外地人生活,都没有和我们诉苦过。老人住在子女家里是不是很舒服?不舒服。时间长了之后就怕引起矛盾,处处小心,亲女儿家都是如此。无论年轻年老,独居后的自由自在,确实是群居无可替代的优点。
第二是“学生”。报喜的学生有公职人员,偶遇的学生在医院工作。不管怎样,体制内和事业单位都是高档职业的代名词。我好像没有什么办法让爸妈在“女儿的职业”这个话题上获取优越感了。越来越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和抬不起头的窘境。这已经不是同辈压力,这是晚辈压力了。我好希望自己面对体制内这个大皇冠的时候可以少一点胆怯啊。我自己强大了才能理直气壮的和父母说我凭着自己的能力在体制外也能体体面面的活着。
最后,每一行都难。因为听到一位叔叔对就业形势的评价,珍惜工作,公考热度已经过高,有得有失,必须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