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第1册生活常识篇)》笔记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第1册生活常识篇)》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92个笔记
◆ 一、开篇:我们为什么要读经济学
>> 关键是知识的海洋有太多航线,一不留神你就撞了南墙。
不过混子哥觉得,只要抓住经济这一个线头,就能扒掉整个人类历史的毛裤。因为你会发现:
>> 1、宏观方面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历史上没有一场仗是因为爱和正义打起来的,所有的流血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都是经济。
>> 2、微观方面
无论你是谁,是哪里人,无论你喜欢诗词歌赋还是地理生物,只要你活着,就逃不开经济。
比如牛顿:
你只知道他是个物理学家,却不知道他还是英国铸币厂高管,提出了金本位。
>> 有些经济学家就觉得,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受利益驱使的。在利益的驱使下,经济就自行运转开了。
>> 首先,经济是什么?
简单地讲,就是资源最优化配置。
>> 交易多了,市场就大了,货币随之出现,资源就这么流动起来。没错,经济就这样出现了。
>> 记住了,这是重点,人类经济就是在重复交易里建立起来的,起步是农业经济。
>> 房子大了,人多了,大家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苟且,追求起了诗和远方的钢铁。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需求多了,产能跟不上,于是人类迎来了工业革命。
>> 农业是骨架,工业填充了血肉,其他行业是各种器官,它们一起组成了经济这副躯体。
>> 中国从旧制度中觉醒,新文化运动爆发,引入了很多新词,其中经济也从日本海归。
>> 经济学能教你把手头资源,比如钱、时间,用得更有效。
>> 所以学经济学就算成不了专家,也能混得更好。
◆ 二、货币的起源:钱打哪儿来的
>> 货币起源于物物交换。
一、实物货币
>> 我有你想要的,你有我想要的,我们才能愉快地交易,这在传播学里有个专业叫法:双重偶然性。
>> 我们把这些中间物叫作:货币!
>> 牛、马、猪都当过货币,它们的缺点很明显:肥瘦不稳定,不方便切割。
>> 古代,很长一段历史里,贝壳霸占着货币榜榜首,成为当时的主流货币。
>> 牛羊、粮食、石头、盐、贝壳等,都曾被用来当作过货币,统称实物货币。
>> 用金银当货币,就叫——金银本位。
>> 用羊当货币就是羊本位,用贝壳当货币就是贝本位,以此类推。
>> 大概公元前500年,有个国家叫吕底亚,这个国家的人很喜欢做生意。
>> 这叫复本位制,金银都能用,还能互相兑换。
>> 吕底亚虽然挂了,但这套货币玩法流行了起来,据说欧洲、印度、中国都受了点影响。
>> 货币随着经济增长一直在变多!
◆ 三、那些年缴过的“五险一金”到底是什么
>> 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十六七世纪的英国,五行缺土,贵族们天天骑着宝马,到处抢地皮——

史称圈地运动。
>> 社保真正诞生,是在德国。
>> 德国当时是分裂的。有一天冒出来一个铁血宰相,他就是著名的俾斯麦。
>> 平时政府、工厂、工人各拿出点钱来存在一起,哪个工人出意外了,就拿钱出来,让他能维持生活,大概是这样:
>> 社保在德国诞生,后来增加了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成了咱们熟悉的五险,扩散到全世界。
>> 缴费基数 × 缴费比例 =应缴的钱
>> 
切饼的比例就叫缴费比例,再除去税,剩下的饼就是到手的工资啦!
>> 各地的比例都不太一样,而且每年会根据平均工资更新,具体的自己查查吧。
◆ 四、养老金能养老吗
>> 什么是社会平均工资呢?
一个城市里,有人赚得多,有人赚得少,把它们一平均,就是社会平均工资。
>> 正在工作的人缴钱,已经退休的人领钱,这种玩法就叫现收现付制。
>> 在我国,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才起步,但迟早会普及。
◆ 五、医保到底保了个啥
>> 医保的全名叫社会医疗保险,就是你向国家买了份保险,可以报销基础医药费的那种。
>> 二、医保怎么报销
所谓的报销,就是你看完病后,医保给你补贴一些医药费。
有的是你在医院,人家直接给报了;有的比较麻烦一点,你得去当地管社保的地方跑一趟。
>> 地区不同,情况不同,起付线和封顶线也不同。起付线一般为几百到一千多元,封顶线一般为几万到几十万元。
>> 你的钱花在指定医院或指定药品上才能报销,而且各地的报销比例不同。
>> 能在社区看就别往三甲跑,否则既浪费钱,又占用医院资源。
>> 非治疗类或第三方造成的伤害,一般医保不能报销,比如整形、保健、车祸、打架等。
>> 医保的本质可以看作:集大家的钱,帮需要的人。
>> 而且有了医保再买商保,从价格来说,比只买商保划算得多!
◆ 六、一口气搞懂到底要缴哪些税
>> 一、所得税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赚了钱,都要把一部分上缴国家。
>> 缴的这部分,就叫所得税。
>> 他们从收入里拿出来的这部分钱就叫个人所得税。
>> 二、流转税
你花钱的时候,就已经缴了流转税。
>> 出国旅游会发现,买瓶可乐都要缴税,其实咱们也一样,只不过没写在小票上。
这种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缴的税,就叫流转税。
>> 这一进一出,商品价值增加了,大家挣到钱了,所以每个环节都要缴增值税。
>> 2、消费税
所有的商品都得缴增值税,一些特殊商品,还要再缴消费税,比如:

>> 3、关税
从国外进口的商品,要缴关税。
>> 关税不仅能让国家赚钱,还能保护本国产业。
>> 无论占有哪种财富,都有可能要缴税,这叫财产和资源税。
>> 比如购买土地开个厂子,要缴土地使用税。
>> 买个房子,可能要缴房产税。
>> 很多事和特定行为有关,把它们打包一下收的税,就叫行为税。
>> 比如某些行为,对环境不友好,为了限制这些行为,就要收行为税。
>> 这些钱,归根结底也是大家出,比如商场卖东西,要缴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 再比如签合同或者炒股、买房,要缴契税或印花税。
◆ 七、买房前必须知道的二三事
>> 土地是地主的,用来盖房还是养猪,自己说了算;农民没地啊,只能让住哪儿住哪儿。
>> 这太欺负人啦,于是大家搞了一场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这就是有名的土地革命。
>> 农民把土地交给国家,建起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这就是集体生产。
>> 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不存在什么年限,住到宇宙爆炸都没问题。
但宅基地的房子有个问题,没房产证,没产权,没土地使用证,俗称小产权房。
>> 商品房有产权,可以自由买卖;福利房没产权,只能自己住。
>> 当然,福利房可以补交点土地出让金,买下房子的产权,就能自由买卖了。
>> 你房子占地的大小,叫套内建筑面积。
◆ 八、人口与经济:生娃原来是个经济问题
>> 人口的多少,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
>> 生娃看似是家事,但关系到国家经济,因此也是国事。
>> 一旦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数的7%,就叫老龄化社会。
◆ 九、借钱那些事儿:如何避开借贷中的那些坑
>> 比如当时的齐国农民,靠天吃饭,老天爷动不动就给他们上盘西北风、闹个旱灾什么的。
>> 这时候的借贷一般是国家用来维护社会稳定的,特点是:没什么利息。
>> 那个年代,皇帝、诸侯、土豪都有自己的地皮,这叫土地私有制,他们都叫地主。
>> 个人、公司和政府,三者之间的不同组合,就对应了我们身边不同的金融产品。
>> 公司借个人的钱去搞经营,如果这钱不用还,那你就可以把这欠条理解成股票。
>> 政府发的这欠条,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国债。
>> 我们再聊一种最熟悉的组合。以借给别人钱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叫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借贷公司。
>> 这种个人→公司→个人的组合,就叫金融机构贷款。
>> 但前段时间网上就流行一种玩法:你把钱给一个平台,平台借给其他人。
>> 这种玩法就是P2P。
>> 另外就是看利率,法律就说了,民间借贷的利率高过36%属于高利贷,是非法的。
◆ 十、消费心理学:消费者防剁手指南
>> 原来大家花钱有很多目的,对于不同的目的,大家愿意花的钱不同。
>> 就是理查德·塞勒的“心理账户”理论。
自己买围巾,花的是生活账户,不舍得掏钱。
>> 所以商家通常会用广告营销的方法,把商品移到你更愿掏钱的账户。
>> 所以,针对低价品,商家喜欢标出折扣;针对高价品就标降价。这两种策略都是为了让你觉得划算。
>> 通过和价格锚点对比,一些商品会卖得更好。
>> 大家购物时,会先找差不多的货比一比,一般不会选高价和低价,而是选中间价。
这就是托奥斯基的“价格锚点”理论。
>> 因为人作决定的时候,总会惦记自己付出了多少,这些付出的、不可回收的东西,就叫沉没成本。
比如订金。简单说就是,付出得越多,就越不想放手。
◆ 十一、传销大起底:珍爱生命,远离传销
>> 这整个过程都没有真正的产品,赚钱全靠拆东墙补西墙。
这个简单的骗术,就是金融界大名鼎鼎的庞氏骗局。
>> 结果有些厂家发现,很多钱被中间的经销商赚了。
于是他们就选择直接卖给顾客:
>> 这就叫直销。
>> 顾客在买了产品之后,继续卖给别的顾客。
>> 然后形成了一个销售网络,这就叫多层次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