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薪酬保障制度
20230330
今天中饭前把两人的入行轨迹讨论了下,确定了。
然后中午写了会儿,老总催我做表,于是做表去了。
做到六点半才好吧,继续写,刚发您了。
是我尽可能简要的表述了,但看上去还是很臃肿。
如果有不清晰的,我后续再完善。
其实我挺羡慕现在的孩子的。三年前是YSF和XJ,现在是XRJ和ZYT。
只是,每次您来询问的时候,总会让我觉得有点“兴师问罪”的意味(当然可能是文字传达导致的理解偏差哈,不是说您一定有这样的意思)。好像是来质问我们是不是做错了,如果没做错,也要表达一番对现行制度的批判(诸如觉得不合理之类的)。
有一说一,新入行员工保障期政策,冲击最大的群体是我这波——起始低、积分慢。那时经理(一级)到经理(二级)还要6分(现在4分就可以了)。我到人事后,有一次批到一个跨行调动的人,和我同批入行,薪酬等级低到我以为支行做错了,打电话给综管部,答曰没问题。后来和ZH核实,才晓得和我同批入行的还有一批柜员工,起始等级还要低1级,我是3-1,她是2-1(现在不区分了,都是本科3-2、研究生4-2起步,那时研究生没有更高,同时起始比现在低1档)。而她的考核也一般般,所以入行十年了,还是在3级(和新入职员工倒挂)。
每一次政策的变更,在激励了一批人的同时,对过去的一个群体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私以为,平常心看待就好。时也命也,算不清的,人算不如天算。以我自己为例,2019年后我自己模拟测算了一下,发现自己居然“弯道超车”了,虽然是更低的起点、更高的晋升积分要求,但因为遴选,我居然追平了新工保障期(真的很神奇,刚刚好追平)。就个体而言,一点儿也不亏。但这并不能忽略和我差不多时期的(85-89)这批人,在新工保障期政策下遭受的不公。只是,相比这个群体,后面的群体人数更多、在队伍梯队建设中也更重要吧。
只是之前也好,现在也好,您对新加入的员工薪酬等级及业务职务层级的关心关注,让我有种难以名状的感受(没有任何说您不好的意思,只是有点点感慨)。
个税的依然在拖延。其实也就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事儿,但就是觉得好难啊,不会啊。争取晚上搞定。
以上,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