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一万种可能
对一首诗很有印象,那首诗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很有名的诗,不少人拿它来当座右铭,可见自由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自由是什么?
这两个字总让我想起有段时间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
刚开始对这句话挺认同的,自由不是无所约束的,而是在一定道德法律约束下的自律,而又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然而,要达到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的状态,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多少需要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它是有前提条件的。
比如我想有不上班的自由,那就需要我有能力养活自己。
不论我是已经有了财富积累,还是我有能力通过其他“工作”获取收入,都要有经济作为支撑。
可现实生活中,即使有人达到“财富积累”的条件,也依然达不到自由。
因为他们的欲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财富,即使拥有了很多财富,但欲望也会迫使他们继续做不愿意做的事,以获取更多。
可见,要想达到上述的自由,除了有一定的财富积累,还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02
然而,最近我对自由有不同的体悟,即不需要财富积累、欲望管理也能达到的另一种“自由”。
这要从近期练习八段锦的体会中说起。
八段锦有一式是”攒拳怒目增气力“,那天我按动作顺序先蹲马步,然后看着前方玻璃窗的某一点,捏紧拳头出拳。
这个动作很解压,要把所有的力气全都汇聚在出拳的那只手上。
当我对准前方某一点,除了攒劲儿出拳,当时心里也有一些想法。
那几天我正处于文章“难产”的状态,因此对写文这件事产生了自我怀疑。
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人说“从你的言语中就能看到你的逻辑一片混乱,你根本不适合写作”,“或许我真的不适合呢?”
内心的想法和别人的评价不断在我脑海里回旋。而与此同时,我的身体还在练习八段锦这一式,只不过不记得自己出了几次拳了,只得重新来过。
我开始感到头脑里的念想由此转移,转移到玻璃窗上的某一处,而那时,我正对着它出拳。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些自我设限和别人给我的标签,就像这个玻璃窗一样,封锁着我,禁锢着我,影响着我。
我有什么自由可言?
我意识到自己正在受别人评论和自我设限的支配,情绪空间和思想空间也因此变得窄小封闭。
于是,一种想要打破思想禁锢的念头占了上风,我一次又一次对准前方目标点出拳。
仿佛每出一次拳,这个禁锢着我的思维框架变得越来越弱,最终被击溃。
一瞬间,原来的自我否定与怀疑、别人毫不客气给我的标签定义,这些念头自然地消散在虚无之中。
我的内心似乎有某些东西更为坚定了,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灵自由”。
03
我认为的自由,是不自我设限。
诸如我办不到这个、我做不成那个、那件事很难、我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性格等等,这都是一种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否定了自己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然后放弃寻找出路,放弃努力与抗争,其实就是在精神上画地为牢,这又谈何自由?
我所认为的自由,是有勇气打破别人对我的“设限”,不被他人定义。
别人说,我不适合写作。可我很喜欢文字,难道就要因为“别人说”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
别人说,我穿裙子不好看。可我觉得穿裙子舒服想尝试,难道我就要因为“别人说”而放弃尝试?
不,不要这样,不要因“别人说”而离真实的自己和内在的自由越来越远,到头来像被风吹掉的树叶,七零八落而失了“根”。
而要用自己的拳头把这些自我设限,和别人给的定义限制,一一击破!
由此我才能将自由握在手中。
自由的形态多种多样,自由的可能成片千万。
而我一直渴望的,是生命中那种自然的宁静与自由,比天还蓝的宁静,比风还清的自由。
既不要别人设限,也不自我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