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诚:重仓的前提是能容忍缺点而不是放大优点
市场为何会如此波动剧烈?
根源或许是投资者整体性的焦虑。焦虑的点在哪里?源自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效率如何体现?最好是买入即涨,卖出即跌。如何做到买入即涨,卖出即跌?需要在边际信息追逐赛中占先。有哪些边际信息需要关注?不一而足,包括但不限于:货币政策动向,稳增长政策预期及落地效果,疫情的反复,国际资本流动,还有永不缺席的基本面“景气度”。
正因为影响因素多,就产生了一种迷惑性现象,即我们很容易做后见之明的事后诸葛亮,却很难当先见之明的预言家。比如,2018年基本面的大底,构成了成长股2019和2020年气势如虹的上涨基础;疲弱的宏观表现让消费股在2021年承压;而电动车销售的持续井喷保障了新能源板块的一骑绝尘;供给端的出清也让资源品走出了结构性牛市……头头是道的解读,没有一点点指导意义,因为决定未来涨跌的信息还在未来,并且不止取决于上述因素会如何演绎,还取决于当前市场价格中反映的市场预期。所以,猜测市场先生将要出啥牌,实际上是高阶博弈,进而内卷,“钱景”也就变得高度不确定。
我们很早就放弃了择时,任凭净值在市场波诡云谲中涨跌,而专注于提高长期赚钱的概率。这一投资框架有些剑走偏锋,但很好用——不争胜,更难败;愿意忍受波动,也未必大波动。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抛开短期预测不谈,从长期看我们依然乐观:一是对中国经济前景乐观,波动在所难免,体量大了长期潜在增长率也会下降,但存量经济下更容易形成好的产业格局,好的产业格局带来更好的资本回报,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全球比较优势给优秀企业提供广阔的表演舞台,看空国运者是杞人忧天;二是对组合当下的状态乐观,在安全边际思想指引下,我们一直习惯于发下等愿,重仓一只股票的前提是能容忍它的缺点而不是无限放大它的优点,没有太多可失去的,不确定性就关乎能得到多少。
不贪心,就无需用百米冲刺的节奏去跑一场马拉松。所以,下半年行情会如何演绎,一点都不重要;下半年如何规划投资,也根本不是问题。下半年我们要做啥,不是现在能规划的,取决于彼时的市场状况,我们笃信:市场只能应对,不能预测。
(选自其产品2022年二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