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笔记】散物、黑皮特托与 Soul What | 关于「流动的夜晚」第一期阵容
「流动的夜晚」音乐人招募比预想的顺利,很快就凑齐了第一期的三组:散物、黑皮特托与 Soul What。
最先确定的是黑皮特托,是办公室同事浩仔在帮忙带的一支乐队,来自东莞虎门。之前我就听说过他们,经常见到去东莞 Crossroad 演出的乐队找黑皮特托当嘉宾。比如这个系列策划的灵感来源之一的右侧合流「在你的城市流动」,去东莞就找了黑皮特托作为拼盘的乐队。而我们帮忙参与的桃园十五点和歪理思的广东巡演「春日郊游记」的东莞站,同样是黑皮特托担任嘉宾。
据浩仔所说,黑皮特托的现场进步明显,如今已经相对扎实,想让他们多上一些比较专业和正式的现场舞台,所以推荐他们来试试。桃园十五点的赵章在回顾「春日郊游记」的时候,对黑皮特托的评价也不错:“气场很强,有后朋天生的侵略性,每个成员的范儿都特别正有各自的特点, Crossroad 是他们的主场,其实他们才是当晚的主人。”鉴于我没看过他们的现场,还蛮期待的。
查资料的时候,发现黑皮特托的名字中暗藏一个冷知识,也是“奇怪的知识”。安全出口标志上的小人有名字,叫做“皮特托先生”,它是由日本设计师小谷松敏文创作。也许是想要给皮特托先生打招呼,所以乐队叫自己“嘿,皮特托”。不过更有可能乐队是想让这个名字听起来更严肃一些,所以选择了“黑”的意向。因为黑皮特托的作品落于泛后朋克的范畴,听起来较为冷峻硬朗。
散物和 Soul What 都来自于深圳本地,一支是我此前就曾听过作品的乐队,一支是完全没有听说过的乐队。
记住散物是因为《街声》去年九月的大登陆采访。当时我刚到深圳不久,对于本地乐队几乎没有概念,看完采访、听了歌,便对散物留有印象,后来也经常留意。他们的风格元素多样,放克、合成器流行、城市流行等等,偏重律动,营造轻松的氛围。散物的名字很有趣,据说是“由分散在不同地方的独立个体凝聚在一起的奇妙事物”的缩写。后者很有日本轻小说的气质,会让人想起“行将就木的奇怪现象”与“在垮掉的草棚里自我克制”两支乐队。
巧合的是,当我邀请散物的吉他手常常来演出的时候,他反过来邀请我一起聊这个系列演出的合作,因为他正好也在做一个类似的项目,只不过他的根据地是红糖罐。嗯,红糖罐似乎更适合这种类型的策划。
Soul What 则是一支从深圳大学金钟音乐学院走出来的乐队。我是考虑阵容时,想起来前段时间在我们场地举办的深圳大学乐队专场「群岛回声」,于是找主办路易斯阿囧问推荐的乐队,他推荐了两支,我从中选择了 Soul What。看名字便能猜猜,这是一支以灵魂乐为根基的乐队,和散物倒是蛮搭。也蛮好奇科班的乐手组成的乐队能呈现什么样的舞台?
演出顺序即标题的乐队名字顺序。最初是我们办公室抽签安排的,但后来因为 Soul What 说有成员当日因为出差,无法准时赶到,于是简单地调整了一下演出顺序。调音顺序也不太好排,因为除从外地赶来的黑皮特托,两支本地乐队当天都想要尽量上班到接近下班的时间再赶过来。周中的时间就是如此的不尴不尬。
行吧,今日的演出笔记到这里结束,下一篇我写写关于票房的看法。能怎么看,有一种要实验失败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