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分至,这份养生小贴士请查收!
骄阳暖风迎春分,玄鸟相会戏碧云。 自古有二分二至之说,可见春分地位颇高,二分即春分、秋分,二至为夏至、冬至,“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说的正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节气。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写道:“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为何让昼夜均分?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农历书:“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节气,太阳到达黄经0°,刚好直射赤道,此时,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地球的经圈重合,将所有纬线平分为两部分,一半位于昼半球,另一半位于夜半球,地球呈现自主性的直立旋转,轴心完美“得一”,与宇宙核心能量场垂直相通,此天全球昼夜几乎相等。
古时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一候玄鸟至,玄鸟即燕子,春分杨柳含翠时,春燕翩翩归来,携来生机、好运和期望。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春天破土而出,以一声惊雷示人,一场春雨增添一份暖意,一阵春雷惊醒生动春色。徽真堂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乃发光,故开始闪电。春分雨中雷鸣常伴闪电,静谧的夜空,瞬时吸引了万物的注意。
《黄帝内经》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智慧之人养生保健更懂顺应天时,春分时节尤重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一曰起居宜平 春分之日,天地阴阳交合,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风和畅,万物新生。虽春分已进入二之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属于春阳渐旺,寒气未尽。春分作息宜适当晚卧早起,舒展四肢,运动量适中,以顺应“春生”之气。春分穿衣讲究“平”,不薄不厚,冷暖相宜,“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说的是“春捂”,但春分的春捂有别于早春,讲究“勿受寒,勿过热”,“上薄下厚”、穿脱方便的原则。徽真堂
春季还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老人、小孩、久病体虚及产后的人群,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勿耗阳气。 二曰饮食宜平 春分时节,饮食忌大热大寒,避免肥甘厚腻,力求中和,同时多增加时令的绿色食品。唐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分属仲春,肝气渐旺,易伐脾土,进入二之气后,客气为寒水当令,雨水较多,易生湿,故饮食应省酸增甘,甘入脾,脾健则湿气易除,芡实、山药、扁豆、枸杞、大枣等,均属甘味,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春分饮食宜高热升降调和平衡。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平衡之目的。 三曰肝气宜平 春暖花开时,人体之气处于生发蓬勃的状态,但受春天气候剧烈变化的影响,身体内环境的平衡也容易失调。春分时节,若肝气生发不及则胆气不旺,生长无力,若疏泄太过,则易亢奋化火,故肝气宜平,心平气和,肝气舒畅,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盛放,在这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宜与好友结伴郊游,以利于肝气疏泄。最惬意的事儿,莫过于放风筝,远望可清眼目,吐纳可泄内热,张弛以释情绪,急缓以活筋骨,当我们凝视蓝天白云之上的飞鸢时,心神恬静杂念俱无,这正是养生追求的境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徽真堂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草长莺飞,落英缤纷的时节里,愿苍翠的青山,流水的欢笑带给您明媚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