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的亮点和不足
近读韩愈柳宗元文集,因此想购买林纾写的《韩柳文研究法》一书。该书诞生于约百年前,林纾学问渊博,古文以桐城派为根本,他的这部书是研读韩愈、柳宗元的名著。到网上一查,竟然发现有原版影印本在售。影印本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时间为2014年。出版之后八九年过去了,此书仍然在售,让我既惊喜又感叹。惊喜能够买到出版已久的书,感叹此类好书仅印了三千册,却仍然有积存,识货之人真的不多啊。
拿到这本书在手,发现影印的效果不错,印刷质量不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大社的同类书之下。该书是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发行的套书中的一种,这套书名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共计120种。编入丛书的都是清末民初至1949年之前的学术著作。于是我按图索骥,又购买了清末徐珂写的《清代词学概论》、陈子展写的《唐宋文学史》和岑仲勉写的《宋代文学》等几种。总体感受,这套书所收著作,绝大多数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彩,能够满足研究者或普通读者的需要。不过也有几点遗憾。首先,这套书有两则总的前言,其中前言二通论这些书的大体来历,包括历史背景及当时的影响等。但是具体到每一种书,区区几百字很难对这种书有详细的介绍。包括作者履历、著作的长处与短处、出版后在学术界的影响等等。整套书120册,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等,相信除了图书馆会全部购入馆藏外,读者不可能每种都会买,更遑论每种都会研读了。仅购买一种或数种书的读者,拿到此书后还是无法深入了解该书的来龙去脉及相关特点。想起上海古籍的蓬莱阁丛书,每种书都请相关专业人士撰写导读;商务印书馆中国学术名著丛书,基本也与此相似。读者在阅读该书时,同时阅读相关导读,自然会圆满无憾。仅拿到了原本的影印本,相关疑问只得由读者自行解决。在如今出版昌盛的时代,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做法显然没有顾及读者的感受。只有首页,无封面其次,影印本最关键的是要影印完整。除了影印全文外,也需影印原书的封面、版权页及封底等,影印的完帙才能让读者更加明白此书的来龙去脉。另外,这套书的选目似乎也需再斟酌。比如影印了陈子展的《唐宋文学史》固然很好,我想读者更想看到陈子展在1949年之前撰写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只有末页,无封底总之,这套书的想法和起点都令人敬佩。如果再细致一些,再多多考虑读者的感受,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