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留一个树洞给自己,最好是没人认识我。
小孙现在有点会胡说八道了,喜欢说一些真真假假的话,没头没尾的话,莫名其妙的话。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想掩饰一些真实的情绪的时候,就会这样子说话。时而觉得对这个世界毫无欲望,没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没有梦想没有理想,也没有很想吃的东西,很想见的人或者是很想要的礼物。那个谁说,人生就是片刻的快乐,片刻的痛苦,剩下的都是虚无,似水流年的虚无。是,大部分时间是没有什么情绪上的大起大落的,只要对别人没什么期待,精神、人格和物质上但凡多少有点子独立了起来,就是会很难出现情绪上的起伏的。
自从我把坦然的接受命运的一切安排经常脱口而出之后,这种情绪上的起伏就更少了。有的时候也还是会是一个敏感多心的人,时常也分不清到底是在精神内耗自己还是有在认真思考一些能塑造自己三观的东西。陷入内耗反反复复和纠结的漩涡之后,也会经常把一些什么“无所谓,不重要,不在乎”挂在嘴边。喜欢随波逐流,喜欢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也不完全是随波逐流,也是有一些不愿意妥协和坚定的选择的。比如,问过一些长辈,一些年长者,他们的婚恋观,无一例外没人认为婚姻里有爱情,全靠责任抗住。可是,可是,可是,只靠责任感会不会太累了,是不是多多少少还是不可避免还是会有一些游离的时刻?而你的三观能接受这些游离吗?这就全看大家对自己的约束力和道德底线在哪里了,可是如何能分辨一个人对自己的约束力有多好?如何能看清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到底在哪里?别说看别人了,我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吗?毫无可能被突破吗?话敢说得这么满吗?不害怕吗?人都是会变的啊,此刻说喜欢说爱都是真心的,后面变了也是真心的啊。你怎么怪他呢,人都自私,人都不想委屈自己,有什么错。你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道德是自律,不是他律啊。
所以现在大家喜欢渲染精致利己主义,没有毫无保留的付出,没有完全的信任,喜欢有所保留,那是留给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别人说什么也不敢全听全信,认为别人也都一样是精致利己的。于是亲密关系变得更稀有了。我妈觉得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当代教育的失败,但是没觉得是自己教育的失败,你能怪她吗,你也不能,因为她从她的爸爸妈妈那里,也没有能接收到她想要的教育,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谁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谁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有一些小小的思考,或许有的地方能想通,或许有的地方想不通。大家都是稀里糊涂的长大,被迫接受一些父母老师强加的条条框框,再加一些“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这样的焦虑鞭策,反正不管怎么样,不管做什么决定,时间都在不紧不慢的流逝,这一生终究都是要过去的。
阿华啊,阿华是个聪明白甜吧,我祝他长命百岁。
好想被拥抱啊,只要一想到如果我去好好的抱一抱妈妈,一定下一秒钟就会飞出眼泪来。好想被坚定温柔勇敢地紧紧拥抱一下。拥抱爸爸妈妈太沉重了,想被一个明媚的同龄人好好的拥抱。可能也会哭,但是不会让爸爸妈妈担心,他们不担心就好啦。
“渴望有人陪伴是因为太想要分享了,生活里的鸡毛蒜皮,落日和晚风,醉后的碎语和不眠的夜晚。”
“希望在你丧失表达欲的时候,有人能温柔的接住你的疲惫。”
“你一定会找到这样的人”
只要不去朝夕相处,大多数人都还是表面美美好好的吧哈哈哈哈哈。
——202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