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凡四训》25: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了凡先生35岁这一年遇到云谷禅师,得其悉心指点。到明年,也就是在其36岁这一年,参加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孔先生推算这次会考第三名,但是了凡先生却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推算没有应验,要知道之前的推算都一一应验了。到了秋天的科举考试,了凡先生竟然考中了举人。
了凡先生36岁这一年的考试,孔先生推算的成绩没有应验。为什么?因为前一年了凡先生遇到了云谷禅师,得到了云谷禅师的指点。了凡先生要做3000件善事,用功过格记录,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以求考取功名。在了凡先生行善改命的过程中,奇迹也在同步发生。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
这时,了凡先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行义未纯。遇到了义,自己该做的、符合道义的事情,有时做的很好很勇猛精进。但是,有时候没有勇猛精进,没有一心一意去做。这叫行义未纯。
检身多误。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还是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
有时,见到善,行之不勇。
该帮助别人,该做善事,勇敢去做,勇猛的去做。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先把善事做好做完。但是,有时候,了凡先生见到善事,行之不勇。
现代社会,在单位努力工作,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是不是善?是的。
但是,有的人想,我工作做得多能被提拔吗?领导能看到吗?平时工作做的好年底优秀是我的吗?工作干得好,能者多劳越干越多,我不就是那个被欺负的老实人吗?一个人这样想,自然会见善而行之不勇。
救了别人,帮助了别人,心中常自我怀疑。是否应该救他,救他有用吗?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会不会受连累,他会不会讹诈我。我要不要先保存好证据,先保护好自己再去救别人,再去帮助别人。
这都属于救人而心常自疑。
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
自身勉强地做了一点善事,但是口中有过错的言语。一边做善事,一边抱怨。一边帮助别人,但是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在单位里,公司里,有时表现的尤为明显。
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清醒的时候,能自我约束,有操持。喝了一些酒,特别是喝多了,就变得很放逸。这一点部分人是深有体会的。
平日里做了点善事,有些功,但也做了很多错事,有过。有时过错比功还要多,时光就虚度了。
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从己巳年发愿,到了己卯年,十来年,三千件善事才全部做完。
这一段是了凡先生的自我反省。36岁这一年的考试,孔先生算考第三,但是却考了第一,还在秋天的乡试考中举人。这都是经过云谷禅师指点后,了凡先生发愿做三千件善事,报天地祖宗恩德,以求考取功名。这期间,了凡先生努力行善,但是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了凡先生在此处耐心予以深刻反思,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