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什么会倒闭?(上)
银行业的倒闭,对于你我而言,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
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银行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至少是相对稳定的。在最近数十年时间里我们几乎看不到或听不到任何银行破产倒闭的事件。
即便在欧美市场,银行业的破产也并没有那么常见。最近一次的大规模银行业破产事件发生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将近尾声之时,地产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为肇始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大半个地球,全球银行业的脆弱性在这场危机前暴露无遗。
银行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系统的柱石(cornerstone),从储蓄到信用,从支付到汇款,从全球贸易到资本流通,银行业是不允许犯错的。
但是,银行会倒闭,会破产。
So, what went wrong?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银行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很没有意义?
我们在银行储蓄,我们通过银行转账,我们需要贷款的时候向银行申请。
或许应该把问题聚焦在这个地方:
银行是如何盈利的?
银行和大多数企业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去理解银行的业务。
在负债和权益端,或者说资本端口,银行:
- 吸收存款(其实质是银行向储户借钱。对,没错,你去银行存款的本质,是把你的钱借给银行,你是债主,银行是欠钱的,当然谁是大爷。。呢?)、
- 向同业(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
- 发行各种债券(期限从隔夜到10年甚至永续)
- 募集股本(发行新股、寻找战略注资、发行可转债等)
通过上述方式,银行获得了资金。
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银行在向你借钱(吸收存款)之后,要给你支付利息呢?是,因为欠债还钱,它欠你钱,自然要付你利息。但是这些利息的钱是哪里来的?
银行需要通过投资获取收益。
在资产端,银行:
- 发放贷款(各类房屋按揭贷款、经营贷款、信用卡)
- 投资债券(有些是以交易作为目的,有些是以持有到期作为目的)
- 投资其他工具和金融衍生品(比如银行的外汇交易柜台等)
通过上述方式,银行获得了收入,其中一部分需要偿还它在资本端的成本(各项支付给储户和债权人利息、支付给股东的分红等),另一部分可以留存作为银行的利润,开展新的业务,赚取更多利润。比如银行会利用留存的利润和资本,进行自营交易业务,买卖债券、外汇、金融衍生工具等获利。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试着思考一下这样两个问题:
- 一般你去银行存款,存多久?活期?一两年?
- 一般你去银行申请房屋按揭贷款,贷几年?20年?30年?
当然,房屋按揭贷款的例子可能在这里不是很明显,毕竟按揭贷款的逻辑,是在未来的30年间,逐步还清债务的本金,但是这依然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作为银行业,他们发放出去的贷款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才能收回全部的资金,但是他们赖以发放这些贷款(或者说构建这些资产)的资金,需要在一两年内返还给投资者(比如储户)。我们据此发现了一个时间差。
于是,银行业的风险,就产生了。
银行业的风险是什么?
由于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存在这样一个时间差,所以对于银行业而言,他们需要不断的“借新还旧”。从新的储户和新的投资者那里拿到资金,然后偿还更早之前的投资者,从而持有那些长期资产,并据此获得利润。这种roll over的动作,意味着如果银行业不能及时地获得新的资金,或者当他们的储户和投资者急于从账户里提款的时候,银行不得不开始出售他们持有的资产,用以兑付投资者的存款和其他负债。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词:挤兑。
投资者之所以放心将存款置于某家银行,是因为他们相信这家银行会持续经营下去,这家银行具有良好的募资能力,并且他们持有的资产很健康,即便一时募集不到资金,银行也能通过足额出售资产来满足兑付的需要。
记住上面这段话的关键词,“相信”。经营一家银行是基于信心和信用的。所以一旦当人们对这家银行的偿付能力提出质疑的时候,人们就会选择尽快收回自己的存款,而当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挤兑就发生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对于银行的信心的破灭和挤兑的行为,会加速一家银行的破产。所谓“预言会自我实现”,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当你预期一家银行会倒闭的时候,它真的有可能会倒闭。
在当代,学者和监管机构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分为三大类:
- 信用风险
- 市场风险
- 操作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对外发放的贷款和债券投资发生违约的情形,当这些资产发生违约的时候,意味着银行无法足额收回对这些资产的投资,那么银行就会产生亏损,也意味着银行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兑付储户的提款要求。
所谓市场风险,是指银行进行的各种投资,比如债券、衍生品等,它们的市场价格发生了变化,导致银行产生亏损。
而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导致的损失,比如柜员点钞点错了、在系统上多打了一个0、打印机坏了(不要小看打印机坏了这种事情,上回有个国家的央行打印机故障了,直接被人偷了8000万美金)之类的。
除此之外,也有法律与合规风险、反洗钱和反恐怖活动融资、道德风险、声誉风险等等的考量
由于08年次贷危机的弥漫,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政府认识到了银行在面对挤兑时,其偿付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后续的监管改革中,特别强调了流动性风险的问题。而所谓流动性风险,有两个维度去考察:
- 当银行需要出售资产的时候,他们能不能快速、足额地出售资产。什么意思呢?比如我现在有一个资产,它在我的账面价值是10亿,但是我急用钱,想要快速卖掉,怎么办?或许只好降价卖掉,比如按照9.5亿卖,这样就会产生损失。
- 当银行急需资金的时候,它能否快速地从投资者、同业机构乃至监管部门拿到资金。
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所以我们可以做个总结,关于为什么会发生银行破产倒闭和金融危机:
- 因为各种原因,银行发生了亏损,比如投资出去的贷款无法收回、比如投资的公司债券发生了违约(次贷危机的一个前兆是通用汽车发生的违约和大面积房屋贷款违约)、比如由于某些外部因素,如利率、原油价格、黄金等发生的意外波动导致银行发生大面积亏损。
- 或者只是因为“被认为可能发生亏损,虽然目前暂时还没亏”
- 储户和各种投资者担心他们的存款和各种对银行的投资无法收回,纷纷涌向银行提出收回存款的要求。
- 由于担心银行可能会亏损,其他机构和投资者也不愿意借钱给银行帮助它们兑付储户的提款要求。
- 银行开始出售已经亏损的资产来换取现金以兑付储户的提款。
- 这些亏损会耗尽银行的资本储备和所有者权益。
- 直至无法获得更多的现金以偿还储户的存款,银行不得不宣布破产倒闭。
不要相信银行业的甩锅
从大萧条开始,银行业就开始把破产倒闭和金融危机归咎于各种外部因素。
伊利诺伊大陆银行在倒闭的时候,把错误归咎于石油价格的暴涨暴跌。
弥漫十多年的储贷危机,人们把错误归咎于保罗·沃尔克的非常规加息。
次贷危机,人们将错误归咎于房地产泡沫和美联储加息。
yet,银行业不是机器,银行业不是冷冰冰的程序。之所以会发生金融危机,核心还是人,是人的贪婪,是人类的愚蠢。
下集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