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向
《钱穆讲″人生三路向″》陈再明23.3.15
钱穆,他的《人生十论》一书,1982年在台北出版。书中第一论是讲″人生三路向″。开章明义说,″人生只是一个向往″。他从春秋时代的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和两个女人季隗和齐姜的故事讲起,把我们带进"人生三路向″之中,说明人生的大道理,就是一个″向往″。那么,就听听他是怎么讲的? 晋公子重耳,因国乱逃到荻国,娶了一妻,名季隗。他后来又要离荻逃亡他国,他对季隗说:″请你等我二十五年,再等二十五年,我不回,你再嫁,好吗?″季隗说:″我今已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我快进棺材了。你放心,我会等你一辈子。″ 重耳又逃亡到齐国,齐桓公亦妻以一女叫齐姜,重耳很快乐的在齐国住下了。他的从亡者,一天在大桑树下商议,如何让公子离开齐国,再往他处去。他们说的话,给在树上采桑的丫环听见了,那丫环就是齐姜身边服侍齐姜的,回去告诉齐姜,齐姜便把那丫环杀了。然后,向重耳讲,劝他赶快离去,但重耳终是舍不得离去。齐姜再与他的从亡者商量,把重耳灌醉,载上车,离开了齐国。 这两个女人,第一个肯守寡,第二个肯与夫生离,她们两人都牺牲了自己的终身幸福,为重耳前途谋划。后来重耳由秦返晋,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城濮一战打败了楚园,继齐桓公而霸。 钱穆讲了这一个故事,主要在讲″人生的取向″。季隗和齐姜,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为夫君重耳前途谋划,为的就是″向往″,向往重耳回国为国君,能带来她们后日的幸福。从这个故事,他把我们带进他的《人生十论”的第一论:″人生三路向″。 ″人生三路向″开头一句话,就是″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人生三路向,也就是人生的三个向往:一为向外的人生,二为向内的人生,三为辽远的向往,亦即当下的人生。 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此外,权力和成名的追求,追求逐步向前,人生逐步充实,是一种欢乐愉快的满足。这些都是向外的人生。可是,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的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这就是向外的人生本身的缺憾。因此,便有第二种向内的人生。 向內的人生,是一种洒落的人生,最后的境界则成一大脱空,佛家称此为涅槃。涅槃境界究竟如何呢?约略言之,人生到达涅槃境界,便不可再有一切外面的存在。然而,这里同样有一个基本的困难点,你若摆脱外面一切物、遗弃外面的一切事,你便将觅不到你的心。因此,才有第三种不向外,也不向內的人生。 不向內、不向外的人生,亦即中国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内。不偏向心,也不偏向物。他也不屹然中立,他也有向往,但他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他的前进也将无限。但随时随地,便是他的终极停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