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生活不满时;或当我们的财运不佳时;又或者背运来临时,总是想着去卜卜卦。期盼命运时来运转,好事连连,好梦圆圆。于是总想找个法儿来改变一下。那如何改变呢?《了凡四训.译解》,让我们茅塞顿开。本书是袁了凡先生劝善性质的家训著作。告诫子孙可以通过努力,行善积德,从而改命。作者李新异是广东人,综合教育创办人,家庭能量改造理论构建者,易经智慧与心理学实战应用技术课导师。《让爱回家》一书让许多读者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李新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知错,改错,积累福德来改变命运。谈了这么多,那如何来改命呢?分为三个部分:与人为善;孝敬父母;舍字带来的神话。与人为善还记得苏东坡改了王安石的《咏菊》,因内心愧疚而为其取三峡中中峡水的故事吗?苏东坡因旅途劳累,错过中峡水,而取下峡水赠予王安石,王安石验证后告诫他说:“作为读书人,不可以轻举妄动,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弄得清清楚楚。”并解释,下水煮阳羡茶味浓,下辖水煮味淡,只有中峡水浓淡适中。苏东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理解错误的原因,并接受错误。这种诱导的方式是一种善举,即与人为善。那孝敬父母又如何理解,接着往下看。孝敬父母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又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曾看过很多人在失去父母时泪流满面,诉说着父母带来的鼓励、信心和叮嘱。只怪岁月无情,父母离世,留下种种遗憾。为此,季羡林老先生也写过题为《赋得永久的梅》一书,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内心却永远无法弥补深深的苦痛。父母不求我们时刻陪伴左右,只是在期待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欢心。善并不是付出我们无法企及的金钱和物质,他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声问候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当然,与这个相同的,也有另一种善,那就是舍。舍字带来的神话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不得不失,不失不得。当一个人把自己的钱财施舍给比自己穷的人时,就会有福报来敲门,富贵也随之而来,也有这样的人因膝下无子,积善缘而喜得贵子。这些福报的产生都需要用行动和心念来积攒,因而想要有福报就要广洒英德。听说释迦牟尼成佛前因爱怜孱弱的雌虎因饥饿难耐以食幼子,就拿自己的身体喂食雌虎,这种善行是积德,也是一种舍,但这种做法对于我们凡人无法企及(请勿模仿),这里说的是对万事万物的付出,是一种积善行德。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付出并不是失去,而是有所得,正如:祸兮福所倚。《了凡四训.译解》让我们从心理的层面去觉醒:善念,善行,无形中就会来光顾我们的生活,并在生命的长河中留下足迹。积善行德,增贵增福增寿,时间的流逝见证我们的生活,朋友们让我们捧起书来,让自己的思想行为得到升华,让修行的路上多一些平坦,少一些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