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成毅:弧光之外》《费加罗男士》十二月刊(22/12/23)
采访&撰稿/顾襄
原址:
相册:我的相册-【杂志】《费加罗男士》十二月刊(22/12/23) (douban.com)

采访起始于长沙的一场雨。成毅结束了一天的平面拍摄,站在影棚外,拨通电话。12月初的湿冷天气,水珠淅沥落地,不远处传来孩童嬉闹的笑,小贩的叫卖,以及过往车辆的鸣笛。外部环境的琐碎声响时不时随着他的叙述出现,带着浸在凡尘里的稀松温情。这些没有角色弧光包裹的时刻,成毅随之融入背景,温和、热络;也切割角色附缀的复杂情绪,流露本真的自我。“外面很冷,也很舒服。”因为可以看见远处的房子,连绵的树,还有细细的雨。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洞见是不可多得的天赋,也是很有温度的关照,十几年天南地北的飞驰没有麻痹他的觉知。演员成毅完整保存着联结生活的感官和映射,同时也是弧光内外、人间烟火的凝注。
寻找支点
拍摄日的温度并不友好,加上取景地相当于一个小茶馆,平添一层寒意。成毅有心为整个拍摄团队准备了咖啡,
“本来是想订奶茶的,但时间太早了还没开门,所以就改成了咖啡。”
客气地招呼过大家后,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整个拍摄过程非常顺利,提前结束后,余下的时间全都留给采访——他特意嘱咐的。为了不耽误摄制团队收拾东西、又要保证通话质量,成毅独自来到门外电话。最初的问题比较简单,方便双方熟悉交谈节奏,就是模式化的流程对答:请用三个关键词形容一下你最近的生活。
不过,他打破了一些固定的预设,并不需要开启对话的过渡阶段,笑过两声,很快便侃侃而谈。
“三个关键词的话,就是平静,自在,还有专注。”
然后主动解释这三个词的由来,
“因为最近这几年自己一直都在外面拍戏,没多少时间照顾家里人。前阵子杀青之后,除了一些工作,有更多时间陪陪家里人,我觉得挺平静的,有简单但很充实的幸福感,吃个西红柿炒鸡蛋,或者农家小炒肉,和家人一起喝茶看电视,或者散散步,就特别舒服自在。而且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也更能沉下心去看下一个剧本,学习一些别的东西。”
今年成毅有三部作品播出,分别是古装历史正剧《山河月明》、古装仙侠剧《沉香如屑·沉香重华》、法治题材电视剧《底线》。
“作为演员来讲,陆续有作品和大家见面肯定是很开心的,而且这三部作品的角色题材都不一样,对自己来说是有突破和进益的,”
他特意提到爷爷在家看《山河月明》少年朱棣的反应,
“我是和家人一起看的,我爷爷一看到小朱棣就笑,觉得很活泼机灵,还说,这不就是你小时候吗?挨揍的时候就一脸不服,犟得很。”
《山河月明》是成毅之前拍摄的作品,回看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笑,
“会感觉怪怪的,那时候演技也比较青涩,很多情绪和细节都处理得不够好。”
但能够和一众知名前辈合作,在成毅看来,这段经历尤为珍贵。
“当时我在现场就观察老师们怎么演,怎么处理细节,再尝试实践运用,慢慢也能摸索出一些门道来,帮助自己去把角色立住。”
包括在电视剧《底线》的筹备和拍摄中,成毅也觉得自己通过向前辈们学习、观察揣摩,获益匪浅,人物的根基和支点就是在这个过程里慢慢站稳的。
“当时看完剧本心里不太有底,毕竟是第一次接触法治题材的正剧,而且也不了解法官这个职业,”直到后来去法院实习,跟着真正的法官们工作,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生活,成毅才逐渐有了底气,“
感觉就是观察工作和生活,然后在现场拍摄时也看前辈们怎么演,自己在心里揣摩着学习。”
《底线》全剧扎根现实生活,细致展现了法院案件审理判决的过程,让观众通过影视剧的形式来了解法院办案的情况和程序,在法治宣传的效果上、无疑是非常出众的。另一方面,也让审判席上公正庄严的法官们拥有真实温热的血肉,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审判机器,在塑造立体的司法人物上也有相当大的助益。
“当他们脱下法袍,就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大家一样吃饭睡觉,有时也会开开玩笑,”
成毅记得,自己去实习的时候,遇到的法官在私下就有可爱温暖的一面,而一旦站在那个位置上,就要背负起巨大的责任,
“因为他的一句话,可能就判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和命运。这个使命感对我的冲击真的很大。在这样一个对家庭亲友可能都会亏欠的职业上,肩负维护公正道义的责任,面对威胁或诱惑都要坚守立场,他们真的很心酸。所以我接下这个剧本之后,就觉得必须要演好,让观众看到人民法官不一样的一面,而不是一张张冷冰冰的扑克牌。”
某种程度上来说,周亦安这个青年法官角色,也让成毅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各司其职”,
“每个职业都有存在的责任和使命,现实题材的作品相对来说也更有社会意义,我演过这样的角色之后,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每个人都规规矩矩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足够好了。”
「神仙心态」
尽管这次采访只是电话沟通,无法观察成毅的表情神态,但随着话题的展开和深入,很多下意识的停顿或情绪流露,都成为另一个细小的切口,构筑成更为致密的信息来源。
《底线》播出之后,观众的反馈给予成毅很大信心,他也很喜欢粉丝对角色的亲切称呼,让这个法官形象更接地气,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种题材的正剧,对以后塑造生活类的角色,或者其他正剧作品,是有很多经验能起到帮助的。”
问及有没有想过转型、拓宽角色图谱,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笑,大大方方,语气温和而坚定,
“其实这几年我也不是一直只拍古装剧,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剧拍了还没有播。虽然也没有刻意纠结于转型,但作为演员,肯定是希望自己什么都能演,什么题材都想尝试一下,不设舒适区,不设限的那种。”
作品同质化、角色脸谱化是每一个专业演员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想真正把突破的结果呈现给公众,背后需要经历的东西难以一概而论。影视剧的制作和播出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演员所能把握的部分,只有自己在镜头前的喜怒哀乐。出道十一年,南北周转,跑过不知多少地方,成毅陆续讲述自己拍摄期间的经历,不仅仅是以上提到的作品,也有关于其他作品和平面拍摄的,很多回忆都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牵动被引发,无形佐证着他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以及,对他人的周到体念。
“我记得以往采访里也会聊性格,聊敏感共情之类的,其实我是对角色更敏感,本身性格并不是这样的,”
有别于那些破碎深情的角色所桎梏的标签,当表演习得的经验反馈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感受还是“珍惜”。成毅的剖白是恳切的,
“我会珍惜机会,珍惜每一条的尝试,尤其拍电视剧,反复重来的机会不多。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要求,我就觉得像考试没考好一样,心里特别难受。但总不能说明天再来一条,所以要提前做好功课,加倍珍惜。”
回顾自己塑造的一个个角色,仿佛闪过一程程截然不同的生命际遇。因缘际会,也可能是命运使然,成毅演过很多超然出尘、阅历复杂的「神仙人物」、「王侯帝君」,包括“不是神明胜似神明”的张起灵,也凭借一个个这样的角色步入公众视线、获得大体量的关注和曝光。然而,以那么年轻的载体去演绎寿命万年的神、肩负一国的君,缠绵悱恻、泫然若泣——其中的心理建设究竟是怎么构筑的?
他不假思索、笑着反问,
“其实就像你说的,大家谁知道神仙有没有,谁知道活了几千年几万年到底是一个什么心态?”
喜怒不形于色的表情管理只是基础,家国大义的规训也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神君仙主的形象与心境,成毅的理解是基于人类的思索,
“没有人知道神仙究竟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人知道千万年前是什么样的,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让观众看到神性之中的人性。”
作为神祇或帝王的爱与孤独、恨与悲悯,都要在规定情境中用人的共鸣去感应、振动、纤毫毕现。成毅通过一个个角色的血与泪而获取的认同,就是观众连锁的共鸣与反馈,
“其实几乎所有神仙都在违反规则,带有人的情意和品性,我在拿到剧本的时候,更多的也是想让观众看到这一面人性化的流露,真性情,然后有所触动。”
在《沉香重华》中饰演修罗王玄夜,是成毅在正统神仙之外的首次反派体验。这个角色是应渊帝君的父亲,即成毅在剧中饰演父子二人、且父子二人身处不同立场。他觉得算是自己今年的突破性塑造之一,
“玄夜非常自信,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只是贪心。我个人觉得就不能用单纯的‘坏人形象’去处理这个角色,因为在彼此的处境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剧本只是字面意思,要如何演得叩动心扉,这就得考验演员的感知和表现力。成毅记得很清楚,拍摄当天自己左腿还绑着护具,演完一个,立马改换妆发再演另一个,情绪迅速切换,
“那场父子对话的戏都是我自己演的,儿子和爸爸两个角色,当时和导演聊了很久,也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动,去更贴人物的心境。正好聊到神仙的心态,你看应渊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神,但也是一个需要爱的人,他从小缺失父母的爱,一直肩负苍生大义的责任,当真正见到自己父亲和母亲时,听到父母的呼唤,他其实就是一个小孩儿。我就是这么理解的,那些表情和触动也是一个人的情意流露。”
爱与烟火
爷爷评价《山河月明》少年朱棣的那个片段,在后来的叙述中,也以温情的闪烁出现。最近关于幸福瞬间的关联,都与家人紧密联结。
“其实也不用做什么特别的事,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喝茶吃饭,就很开心很开心,”
成毅提到这些生活碎片时,语气都低一些,
“我十几岁就去了北京,后来的十多年也一直都在外面跑,其实对于家人是有很大亏欠的。所以这几年只要一有时间就往家里跑,慢慢地能够照顾家里,心里也觉得很知足。”
也因为这一点豁开的缝隙,成毅开始聊到小时候,昵称,趣事。那些细碎的讲述大多是含笑的,带着点得意和顽皮。这大概也是他身上某些品质的来源——被来自家庭的充沛爱意完整包裹,所以对爱的感知与表达都愈发灵敏、外显。在很多人羞于表达自我的时刻,成毅能做到袒露真心、烟火浓郁,小到为工作人员或朋友准备的东西和用意,大到角色作品的处理和呈现,每个细节他都可以完整讲述、真诚回应。作为演员,这份锐利的觉知是天赐福祉。
这几年随着一部部作品热播,成毅用细腻的演绎和稳健的步伐获得广泛认可。大量的公众凝视之下,曾经奋斗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但是,过去故事的意义仅此而已,不必赘述。
那些角色弧光笼罩下的眼泪与情愫,在他看来并不是网上一帧帧截出的单纯“高光”,
“我看自己的戏,更多肯定还是去看表演,看哪场戏没演好,哪些情绪处理得不够细腻,不够有层次。表演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演员的痛苦大部分肯定是源于对角色的要求。”
当被问到如何在这场没有尽头的艺术追逐中尽可能减少遗憾、不被打败,成毅谦逊表示,
“我一直都说自己只是个普通演员,就是很幸运地让大家看到了我的角色,因此拥有更多机会。有遗憾的话,我就在下一次对自己要求更高些,功课再扎实些,争取少一点遗憾。不过,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像我的师哥师姐师弟师妹们,暂时没有被看到,但他们依旧在这个行业里努力着。这同样也激励着我继续努力,去完成更好的作品。”
而去掉这层弧光,成毅形容自己的性格慢热、粗线条,好在出戏入戏都比较快,所以不太会被角色“反噬”。对他来说,消化情绪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睡觉”,
“其实我是不会有太多烦心事的,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我是个人,当然会有情绪,会有困难,但第二天还得拍,还得工作,索性一觉睡完就把它忘了,睡眠帮助消化。或者独处一下,自己想想,想不通就不想了,反正总会过去的。”
——这就是弧光以外的人生,不是主角也没有buff,他必须面对真实的一切。
背景中传来孩童嬉闹的声音,还有汽车开过的鸣笛。面对催促进去的建议,成毅笑着说自己不冷,就这么看着风景,看看雨,一边聊天,正正好。他喜欢烟火气儿,喜欢真实又生活化的东西,
“像《底线》就是很生活很真实,早上洗个脸干嘛的就可以去了。头发就剪成那样,本来是分开的,后来我嫌麻烦就算了也别分了,就成了西瓜头。”
他又笑了一遍“西瓜头”,兴冲冲的,又开始讲自己是如何在周亦安身上表露一个年轻法官的生活琐屑,然后讲到自己面前的雨景如何如何。慢慢时间就这么过去,没有催促,由他自由发挥着——而在他的视角下,好像只要聊表演、聊自己热爱的东西,时间就可以这样一直、一直过下去。
成毅|傅诗淇|禹司凤|萧承煦|齐焱|应渊|唐周|玄夜|周亦安|李莲花|李相夷|卢云|琉璃|长安诺|与君歌|沉香如屑沉香重华|底线|莲花楼|英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