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存报告
查看话题 >27岁,北漂5年,第一次在北京有了漂泊感
三年前,我曾经在这个话题下面写过一篇高赞日记,那时候我刚来北京两年,对北京还充满新鲜感与探索欲。三年过去了,我的感受和想法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就在去年,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漂泊感,也觉得北京对我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了。
我一个北漂十年的朋友曾经跟我说过,27岁左右,身边的朋友就开始陆陆续续离开北京,在接近30岁的时候,大部分都会在去留北京之间做出选择,因为这时候选择离开,去往新的城市生活,一切都还不晚,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过了30岁之后,如果还留在北京,那么大概率会继续留在这个城市。
如今看来,27岁的北漂魔咒果然应验了。
2017年12月28日,我跟随当时工作的公众号从广州搬来北京。来北京之前,老板找我们聊天,问我们愿不愿意去北京时,我是答应得最爽快的人,因为我无牵无挂,我觉得从广州去北京,就像我大四拎着两个箱子从长沙到广州实习一样,不过是换一个城市生活,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哪里有喜欢的工作去哪里,哪里能攒钱就去哪里,一直到前两年,我一直都这么认为。
在我的朋友圈子里,我也是第一个来北京的人,直到今天,我的很多同学朋友跟我聊起这件北漂这件事时,他们依然会对我有一种“佩服”的情绪,因为网上有太多关于一线城市生活艰难的信息,阻碍了他们向往的步伐。而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来一线城市,被困于安稳的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甚至对我还有一丝“羡慕”。
来北京的头一年,我的两个高中室友,也是我的闺蜜相继来到北京,之后以我们三人为核心,又加入了各自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组成了一个六七人的亲密稳定的社交圈,我们每个月至少相聚一次,常常在一起做饭、野餐、春游、露营,互相庆祝生日,一起度过一个个节日。
可以说,北京生活的前四年,我从未感到漂泊,甚至如果离开了北京,我反而会觉得孤独。我也没有经历过极端通勤,我的通勤时间都在一小时以内,我在北京还以合适的价格租到了自己喜欢的房子,几乎没有感受过逼仄空间的压抑。以前我觉得这会是一种常态,现在才发现这是短暂的幸运。


2021年,有一位朋友离开北京回到南方之后,我们的小圈子逐步开始瓦解。去年四五月,长沙有一个国企出版社的工作机会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我一度动了回长沙的心思,并开始着手准备。回长沙,离家高铁一个半小时,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我可以过上一种令我家人更满意或者说更安心的生活。我那时候甚至已经开始在设想回长沙后具体的生活了,再过两年,家里人会支持我付个小两居的首付,我会把它装修成我喜欢的简约北欧风或者温暖的日式原木风。我不仅仅过年可以回家,中秋节、端午节、劳动节我都可以回家,跟家人多相处一段时间……
但因为五月份北京YQ的阻隔,暂缓了我回去面试的步伐,这段时间,也让我冷静了下来,我发现我对北京还有许多不舍,我不知道我具体在不舍什么,或许是我对自己的职业还有期待,或许是舍不得我努力建构的生活秩序,或许是我舍不得北京的多种可能性。
但是YQ在加速打破我生活的稳定和秩序。5月之后,我的两个闺蜜相继离开北京,一个去了大理,一个回了长沙。年底,跟我住了快三年的室友,因为项目停滞,决定回老家,最重要的是,她把她的猫带走了,那是我最爱的猫,跟我最亲近的猫。整个2022年下半年,我都在经历离别。
室友离开之后,我找了一个月室友也没找到,过年后,不到三个月,搬了两次家,每次搬家都极其消耗体力和精力,那种动荡不安更是加剧了我的漂泊感。
去年年底,因为转岗做直播,饮食作息不规律,身体也出了一点问题,需要做个小手术,我突然发现,我找不到人照看我,朋友工作都很忙,不好意思打搅别人,家人远在湖南,我需要等我弟高考完,全家人一起来北京旅行时,才能去做手术。
昨天,我的住所终于安定下来了,我搬进了新的房子,我最近也裸辞了,正在找新的工作。

房子安定下来了,但心并没有安定下来,这个房子或许是我在北京最后的住所了,接下来就看看有没有找到吸引我留下来的工作,或者有没有遇到值得让我留下来的人。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那我留在北京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到底在不舍什么呢?
不过,我也发现了,我真的是一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人,不管在哪里,我都可以建构起自己的生活秩序,找到自己的节奏,所以接下来在北京还会发生什么呢?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充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