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心理理论”天赋者小宋老师向你发送了一份闸人攻略(上)
0304盆盆生日快乐🎂~
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类人,跟他们有过这样的交流体验——
当你跟TA交流的时候,话还没说完,TA就马上领悟了你的意图,甚至猜到你接下来要说什么内容,会以什么方式说出来。你跟TA沟通很顺畅,感觉他很懂你,能get到你说话所有的点,甚至好像能窥探你的内心世界。
或者你是否发现自己有这样的超能力——
朋友正在跟你说事情A,你有点难以专注在事情A本身上,因为你不仅立刻判断出来对方说A其实是在担心B,并且还能很快意识到对方担心B的原因其实是更深层次的C。
对此你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直接从A跳到了C(甚至解决C的方式)来回复对方。然而C是朋友交谈的深层次动机,他本人甚至还没意识到C的存在,自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感觉你有点莫名其妙。
这一套心理过程是难以觉察的毫秒级快速加工,而不是经过有条理的逻辑思考、持续好几秒才得出推论的慢加工,所以你一时也有点想不通自己为什么直觉要这么回答,但你知道这准没错。
举个例子,朋友向你抱怨今天训练不在状态,你意识到白天不在状态是因为夜里失眠,夜里失眠是因为经常精神紧绷,于是你突然搞怪逗对方,想让对方放松下来。
对方内心:???你在干什么?
你的内心:。。。天呐我在干什么,但你现在是不是好些了?
是不是很像发生在盆盆身上的事情~
这项社会性“特异功能”,心理学上叫心理理论。
简单讲就是快速解读对方想法的能力。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信念、需要、意图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心理理论和同理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概念类似。不同点是心理理论是一个被动触发技能,发生极快,个体甚至来不及觉察,脱口而出的话或者行为已经从A跳到了C,让别人甚至自己都一时难以理解。而同理心由逻辑推理加持,发生相对慢,存在“哦,原来如此,我懂你了”的顿悟时刻。因此心理理论经常是先天性的,而同理心可以后天培养。
心理理论能力和共情能力经常高度相关,但在心理学范畴,也是不同的概念,我会放在盆碗的部分,因为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高共情者。
心理理论能力强的人,通常外在表现为敏感并善于观察。
小时候,这类人因为不太会运用自己的超能力,显得沉默或者反射弧极长。别人观感上通常不太好,会觉得孩子内向、奇怪、突如其来地好动或闯祸、经常陷入自己的小世界。并且可能因为潜意识里接收到的外部信息太多,太能get到外界不同人和物的不同讯号,不停地分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伴生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盆盆还是小小孩的时候就说出了“人人都长一张嘴”的金句。

一般认为,7-11岁的儿童逐渐从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变得明白过来别人也会有别人的视角。不到12岁的盆盆已经体现出了换视角能力发展成熟的特点,而同龄人通常刚刚拥有这一能力,还不能熟练使用,不得不说天赋异禀。
发展心理学认为自我中心化到去自我中心化发生在7-11岁。在此之前的幼儿不能区别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观点,世界上还存在着别人的观点,他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事物,以为事物就是他看到的样子,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看法,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自我中心。去自我中心说白了就是意识到了“人人都有一张嘴”。
心理学上的自我中心和平常说的自私,不是一个概念。每个人小时候都不知道别人也会有自己的看法,更小的孩子甚至不知道开水会烫手,是因为他们觉得我摸开水,开水也会同样摸自己,他们还不能够意识到开水是他物,而不是自己的延伸。或早或晚,大家都会意识到,自己和别人如此不同,于是才有了利己和利他的选择:我是更照顾自己的感受还是更关注他人的感受呢?这才有的自私和无私的概念。
有的心理理论天赋者就像盆盆一样,最终成长为给每个人带来欢笑的贴心小天使、有人格魅力的小太阳;有的则在孩童时期因为ADHD有损学习功能,无法发展出正常智力;有的甚至会走向糟糕的发展道路,比如深谙厚黑学的心机恶人。
证明盆盆有心理理论能力的证据有很多。
从他平时的行为看,盆盆总是在还没有自我觉察的时候,就已经通过种种迹象get到了对方意图,甚至很多时候,他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自己已经懂了的点,所以突然笑出来,或者说“很可爱”、“小宋老师都懂”等等试图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和我此刻坐在电脑前看物料,对照手册上的条目分析他人心理是截然不同的,盆盆的分析过程是内隐的、自动化的,意思就是它发生在毫秒之间,是不自觉、不受控的。
因此我个人不太认同“白切黑”的说法,盆对他人的“拿捏”,现阶段还是有意识的时候少,无意识的时候更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他有了什么目标对象,盆盆也会不断开发升级,逐渐学习使用自己的天赋。
选取一个小盆还在能力试验期时的例子(尚未进化至盆王形态)——
比如跟素人朋友打电话整蛊这个物料:
盆盆被要求向素人朋友借1000块,这里的前提是他的朋友也是中学生,没办法轻易拿出这么多钱。
第一通电话,盆盆在省略号花字第二个点到第三个点之间,有一个笑容突然消失的微表情——

此时他已经知道了失败的结果,接下来才是朋友致死量的沉默(并且装作信号不好),通常其他人会通过沉默才get到借不到钱的信号,盆盆通过他的心理理论天赋预判了。
第二个朋友在终于听懂原来是借钱之后,诧异道——

“你觉得我会有这个钱”,这句话很耐人寻味,说明盆跟他平时交流的时候,通常从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会做这种为难小孩的事,朋友才会诧异,这侧面论证了盆盆的心理理论能力强/颇具同理心。
接下来盆抓住朋友为难的地方,直接跳步给出了解决方案“你找你妈借再借给我”,从A直接来到C,他的朋友显然还没想到这一层,也许因此感到些许冒犯,所以盆盆再次失败了,但这有力论证了盆盆的心理理论能力。
终于进入嗑药正题——
我们知道闸人彼此相爱,盆盆很爱他的队友们,加上心理理论天赋的buff,他对每个队友都找到了一种最合适对方的相处模式,同时会根据对方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保证让对方处于舒适区,这是他的天性和本能驱使。
之前,他的大势cp中,他都有点像小孩子,是喜欢依赖别人的小白花,现在则慢慢往守护体贴的方向转变。我认为这可能跟其他闸人的成长阶段更为相关:之前,他们迫切需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可以承担责任,照顾他人,所以盆盆就示弱;在成年的时间节点附近,他们变得更需要安全感和依靠,所以盆王就此觉醒了。
- 盆风
——我对你的爱是徐徐图之。

身体语言中,搂肩和搂腰都表达了占有欲。风搂肩的表达会更绅士一些,而腰部比肩部更敏感,搂腰则额外表达了盆对风的渴望亲密和喜欢。
从动作发出者的角度说,向上搂肩比向下搂腰需要调动更多的肌肉,同样表达占有,向上说明了风的控制欲,向下则暴露了盆的内心其实更加松弛和笃定,这跟他深谙对方心理的天赋有关。




小时候风背着盆,长大则延续为盆对风背后抱。
上一篇我们讲到背后抱有很多种情况。对于动作的发出者,通常传递了一个较为负面的讯号,比如离别的时候、犯错求原谅的时候、患得患失的时候,人们会因为内心不够坚定而背后抱。
但由于小时候风经常背盆,背后抱这个动作在风盆二人的关系中已经演化,比起本意,更是亲密和依靠的象征。盆背后抱风,对他而言是安抚,他从风的背脊上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风的肩胛骨是他的安全感来源。
在家长组和年下组中,风盆的肢体接触并没有碗年那样多,这大概还是跟风不是喜欢贴贴的小狗类型关系最大。
刻板印象里风是威严的,可以一个眼神让盆收住或者跑掉,治得住盆盆,但也许更多时候是盆在故意逗风——

嗯,背后抱再度升级,已经变成用屁股故意撞背了吗哈哈哈哈
风是INFP,这个人格主打完美主义+多愁善感。从盆说“守护小马哥的胃”,可以推断风的胃不好,也许得过胃溃疡,溃疡病人格的特点(防杠,没说风有)也能佐证风性格中脆弱的那一面:
溃疡病人格:凡事过分追求完美,吹毛求疵,往往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纠缠不休,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仍不满意;外表坚强,实则内心虚弱,承受力差,稍遇不顺便长期受困其中,难以自拔。
盆盆作为心理理论天赋者,意识到了B-风多愁善感的那面,更了解到了C-风潜意识里其实喜欢别人逗逗他,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短暂走出自己纠结沉郁的内心世界。
因此盆盆经常在风面前展现自己天真快乐的孩童一面,撒娇玩闹,甚至去挑战风作为哥哥的权威,比如挑哥哥下巴。而风被盆盆的奇奇怪怪吸引,又会不自觉地观察模仿——

情不自禁的镜像动作表达了潜意识里的在意和关注。这种关注是中性性质,就像嫉妒你的女同学也会不自觉模仿你。
风对盆的模仿显然是正向的,他通过短暂模仿“弱智”行为,获得了快乐。
行为主义心理治疗认为s-r联接正反向都是成立的。通俗说,蹦蹦跳跳表达了“我很快乐”,反向推导,人不快乐的时候突然蹦蹦跳跳,也会开始变得快乐。由此盆盆治愈风君的目的就达到了。
不知道同班四年,风盆二人会不会彻底变成弱智甜蜜的情侣画风~
- 盆年
——我对你的爱是纵容。
风经常无意识镜像模仿盆,他在采访中说过是因为觉得盆有趣,不知道盆的小脑瓜里有什么,所以在观察他。同样,盆经常无意识镜像模仿年——

他在写给年的生日信中说,自己总是在悄悄关注年,应当是一句剖心的大实话。毕竟无意识镜像模仿,正是常年累月在潜意识里关注和在意对方的证明。
(写到这里嗑到了戏总是模仿影)

盆盆先用了“逗”这个字,表达了他对年兴趣盎然。背后是盆觉察到年大哥身份消弭后的失落。年子一度把听他话、依靠他的行为,和别人是爱他、需要他的结论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这其实不是真的爱,也有悖他的本性,但正是这份信念支撑他一直以来照顾弟弟们。稍微有点缺德,但足够一针见血,的确是盆盆的画风。
接着盆盆用了“呆”,这就使用了他作为心理理论天赋者的能力。这个带点宠溺的形容词背后,是他对年性格的认知。年子是一个倔强要强的人,他的性格中有很耿很直,甚至有点不愿变通的那面,他的性格让他更专注执着,同时也更不容易灵活转变心态,这一点这在T6T长大后,变得尤为明显。弟弟们已经不需要年再去做大哥了,但年对此适应得很慢。这就是盆盆口中的呆意。
年一度不缺弟弟,所以盆和年一直以来有距离,但现在可能轮到小宋老师出手了——

这个表白可以品味的细节太多了。
先看身体姿势,向侧面倾斜是一个典型的想逃跑的生理反应,说明盆对接下来说的话,心理预期里带一点惶恐和逃避,这和他看reaction的时候钻到桌底是同样的潜意识。但他的左手同时牢牢按住了他的大腿,这是一个让自己不要逃跑的下意识动作,大家可以试试,像盆这样手腕按大腿,会比全手掌按腿用更大力气,这是盆说话的决心。如此拧巴的身体姿势表达了他此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开始了。盆的惯用手右手举到了胸前,靠近心脏,潜意识表达自己准备发自肺腑。右手大拇指无意识抠手,泄露了他的紧张,可能还有点害羞和慌乱。眼珠向右下转动了一下,表明他在调动情绪和情感。
他沉默了几秒,准备说出口了。于是盆微抿了一下嘴,半握拳,说完“我爱你”之后,完全紧握了一下拳,这两个微动作都是调动肌肉给自己力量的表现。比如防御和宣誓的时候,人们都会握拳。说明这句话对于盆来说并不轻易,而是很慎重,并且用了他内心很多力气的一句话。
不过他说完之后立刻狠狠自我反矫了,又恢复了自己平时笑嘻嘻的状态,并且右手五指乍开,是一个释放和放松下来的肢体表达。
22年年底以来,盆年异常喧嚣。
盆和年之间弥漫着非常复杂的情感流变,在我找到更合适的词汇前,我还是称之为暗戳戳的女同感,当然盆盆表面用的词是“征服”——

实际行为却是玩游戏的时候,盆在年怀里逐渐躺平,让哥哥赢让哥哥爽,想办法宠哥哥的心机小白花一枚呀——

嘴上说征服,行动上放任宠溺,什么时候盆盆像年子一样开始口是心非了?是不是观察对方太多被镜像神经元统治了呀!
当然心理理论天赋者盆盆知道,对于年子来说,确定自己被爱着的方式仍然是听他的话,被他掌控,于是盆的天性让他不自觉去满足年潜意识里的期待。
盆盆失去袜子大声尖叫表达不甘心后(惊讶超过一秒就是伪装哈,盆盆你露馅了),他的脸冲向外侧,背对年,露出了一个转瞬即逝的得意又满足的笑容,看来盆盆对此很是享受~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