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所有关于雨的记忆都是潮湿的

刘以鬯在他的著作《酒徒》中有这么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我觉得不妨用这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场。为什么刘以鬯会说“记忆是潮湿的”?我以为,这就是文学作品中“通感”的运用:记忆是一件抽象的事物,而潮湿这种感觉是具象的——提到潮湿,我们大约可以想到第一次去游泳池时,那裹满氯胺消毒液的冲鼻水汽;闷湿的夏日,灰暗的天空如同倒扣着一方银盆;浴室里,隐隐然投映着自己裸露身姿的,蒙雾的玻璃镜,如此种种。但在我看来,刘以鬯先生在这里使用“潮湿”一词更多是出于一种浪漫主义的考量,试想,若是把比喻换做“所有的记忆都是干燥的”,虽然行之尚可,但还具会有同等的文字观感吗?恐怕就没有了。不过,关于这句话的后续问题也随之而来:什么样的记忆会是潮湿的?对此我斗胆画蛇添足地加上一个条件:“所有关于雨的记忆都是潮湿的”。
印象当中和“雨”有关的记忆实在不太是一个愉快的事情:我出生、生活在川西平原,四川盆地,阴气湿重,常年处于潮湿的状态。有一个很有名的成语叫做“蜀犬吠日”,出自唐代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便是蜀地常年下雨潮湿,终日不见太阳,因此犬狗在偶尔一次见到日出后,便少见多怪地狂吠起来。虽说有些夸张,但是一旦乌云蔽日,下起雨来便日月无光的这种状态倒也十分常见,在夏日尤为最盛。雨在我小时的记忆里常常和宅家,停(体育)课,和呱唧作响的运动鞋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哪样对小孩来讲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至于那种绵绵小雨,加之乌蓬船只,木桨点岸的浪漫画面,恐怕只有在江南水乡才能寻得得了了。
在夏天,成都会否下雨大多数是一道开卷试题,只要乌云漫布,体感湿闷,让人感觉点着个火炮扔在地上都会炸得“扑扑”闷响,点燃根香烟都会立马熄火,那就是快要下雨了,根本用不着“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或者“蜻蜓低飞”这类的民俗谚谣来加以判断。说到谚谣,还有一类雨,有道是:“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这点倒和香港十分类似,前一秒钟还是晴空万丈,后一秒闪电就像迅猛出击的蛇头一样在半空闪现,紧随着就是倾盆的大雨,好一场“大珠小珠落玉盘”。
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里曾经用“撒一把豆子”来形容大雨泻落在房顶的声音,十分传神,但普鲁斯特住的终究是平房,像我们这些住在市区的公寓筒楼里的人,就没有太多机会获得这种体验了,但是也别有一番风味。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当大雨已至的时候,我总会隔着屋子内窗户的玻璃紧张而又兴奋地看着窗外的雨串,就如同外面正在经受一场震耳欲聋的,没完没了的轰炸,而我却得以幸运的躲在一个且容我一人的防空洞里,而从这个意味上来说,战争对我显得极其迫近,同时又极为遥远。用孙甘露在《访问梦境》里的一句话来比喻,那就是:“修剪时节。鸽羽般洁白的书页,为我棕色的手指所翻动之际,我听不见任何音响,战争在远方”。每当这时,奶奶总会端着一盘切好的瓜果来到我的身后,并轻轻放在我的桌子上。现在想来,这就像一副电影的画面:窗外是极为严峻残酷的战争,而窗内却又是一派温馨的,阖家欢乐的场面。
当然,我不是有意把大雨比作战争,这或许少了许多浪漫主义色彩,不过对于一个孩童来讲,一场大雨的确有战争的一些要素,让我既有些兴奋,又有一些紧张。
也如同战争常有“擦枪走火”一样,大雨随风而动,有时又会溅在我面前的玻璃窗上,时间久了,便成了一滴一滴不规则均匀的水珠,这些水珠由着重力的牵引向下流动着,轨迹宛如一只只壁虎,而每当这时我总是会选择一个“幸运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如何流动,并在沿途吞并其他水滴,成为一个大腹便便的大胖水滴,直到它加速落出我的视线范围,这总是我引以为乐的一大游戏。
但若是我身处在室外,情况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雨季往往是在夏日,而夏日人们所穿着衣物又最为单薄,因此暴露在外的皮肤也最多,这时你往往能够与大自然来一个亲密接触。先说说细雨,细雨大约是最为浪漫,也最为人喜爱的一种雨型了,骚客文人都乐于以细雨为题,余华老师更是有书名曰《在细雨中呼喊》。的确,细雨最为温柔,也最为扭捏,仿佛一个不肯出门露脸的大家闺秀,一阵一阵地撩拨你。
在细雨中,如果我没有带伞,那么我的手臂,小腿处就像是有千百只小虫在轻咬一样,麻麻酥酥的。再看地上的积水,又以雨滴为圆心,一圈一圈地,不规则地画着圆圈。微风拂过,我可以闻到湿泥和叶绿的气息;侧耳谛听,我可以听见整个世界的簌簌低语。
至于大雨,那就要来势就如同一场并未谋划的革命,要迅猛得多了:像是万千条粗针在紧扎我的手臂,路边的枯叶花朵打着旋儿向下水池里流去,我的衣物,鞋履竞相湿透,回去迎接我的一定是奶奶的一顿数落:“幺儿类,你啷个出切不带伞嘛!你看嘛,浑身淋得焦湿!”
“浑身焦湿”之后,回到家脱下衣物,拧干挂晒,在用浸湿了的热毛巾擦背,擦身子,整个人全身的毛孔都舒张开了,微风吹过,水气和凝干的汗液伏帖在身上,好不舒适惬意。这时奶奶总会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叫我们一家四口坐在防盗窗栏边上,看咫尺之外的绵绵阴雨。每当这时,奶奶总会对我讲起过去的故事:她小时候是如何在土改时看自家大人挨打,吓得不敢说话;解放后是如何在文化革命中追着一群失去理智的小将们让他们住手;当时是如何不顾曾祖父祖母的反对,要与我爷爷成亲……还有许多故事我已经并不记得太清了:我知道奶奶一生经受了太多苦难,而我总是心有不忍将这些苦难记下,我所做的便是任由奶奶的这些词句随着窗外流落的雨珠,在地上泛起一阵涟漪,然后消逝在广袤的大地上。
我奶奶今年已经88岁了,我知道她将离去的时日越来越近,谨以此文纪念我在世上最爱的人,和世上最爱我的人。
2023年2月28日
-
荳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02 00:28:3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7 21:21:01
-
荷加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4 20:00:09
-
cher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4 11:21:42
-
歪欧歪欧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2 23:08:53
-
放学不好好读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2 22:35:06
-
诗云๑_๑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2 21:35:51
-
啁啾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1 22:25:58
-
^_^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0 12:37:21
-
saviorkyl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9 21:20:34
-
十二月不知春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8 23:54:03
-
达达片片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8 22:38:36
-
卷卷猫猫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8 22:02:05
-
楽色怎么陪她当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8 13:20:12
-
Yy.千岛惠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6 20:43:58
-
南音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5 20:25:05
-
太阳南无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4 13:39:17
-
一句引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1 23:59:38
-
石榴汁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8 22:32:51
-
呵呵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6 10:41:50
-
NGC2237居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5 00:01:55
-
豆友265930892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4 21:07:03
-
S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3 00:13:15
-
请别为我哭泣。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2 20:57:48
-
妙妙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2 13:19:53
余扯淡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马王堆参观游记——博物馆是一次对自我经验的确认 (2人喜欢)
- “我们是怎么走到这里的?”(首发于《我与香港文学》四十周年专刊)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796篇内容 · 25.1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250篇内容 · 61.3万次浏览
- 分享你夏天珍藏的一抹绿148篇内容 · 4.7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430篇内容 · 24.3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07.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072篇内容 · 448.1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11篇内容 · 120.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70.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