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未行,不如不知
明白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目前读书模式为:运动时间听文学,碎片时间看哲学,整段时间学理财;最近掺杂着看了《能断金刚》、《简明投资指南》,在晚上运动的时候听了《大染坊》,明白了一些正心、做人、理财道理,很多思想在脑海里翻滚,却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就是那种:明白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的那种感觉;导致有时候就睡不着,一个思想刚压下去,另一个思想又翻起来,越想越乱,越乱越想,最终导致失眠。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向外观,向内求:上周六去成都参加了博时基金组织的线下投教沙龙,听自己的投资启蒙老师在台上通过访谈的形式分析了当前市场及各个板块的后续市场行情,回来也没有总结;倒是老师给书上签的一句话引起了深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中的“本”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而修身的本质在于修心,即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内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修;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感知世间万物的器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最终的好与坏皆出自我们的内心,正心方能修身,修身即是务本。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意识铭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我们的意识没有先入为主的情况下,万事万物皆具“空性”,“空性”即万事万物都是中性的、空白的、无意义的,因其具有“空性”故存在万千可能,具有无限潜力。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决定了事物的好与坏,而我们的态度又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意识,好坏皆出自过往深植于我们意识的铭印。好的铭印将触发好的体验进而影响态度,而好的铭印恰恰是通过过往正面行为所植入的,反之亦然。
存在即合理:读书过程中审视自己的过去以及当下的生活,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事情突然豁然开朗,例如: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却总有人会喜欢;自己不能理解的“奇葩”行为或者“奇葩”思想,却总有人会认可,自己感觉不可理喻的事情,却总有人可以接受。现在明白只是自己的修为不够而已,或者是自己没有植入相应的铭印而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铭印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行动、想法三种方式植入意识;任何语言、行动、想法都会在意识中植入铭印,哪怕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小的铭印会在潜意识里持续生长,直到上升到意识层面,就会影响甚至决定你的体验和看法。
铭印拥有力量大小的影响因素包括:动机的好坏、情绪的强弱、行动时的方法、我们对自身行为的”认知“程度及事后对自身行为的”认可“程度、行为对象的某些品质(例如:非常困难、急需帮助的人,曾给予我们很大帮助的人,具有非凡品德的人);
铭印有四个基本运行法则:第一、铭印迫使你所经历的体验与原本铭印的基本内容相吻合,第二、铭印的力量在其停留在潜意识期间会持续不断的增长,第三、没有植入触发体验的铭印,就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体验发生,第四、铭印一旦植入意识之中,它必定会触发一个相应的体验,没有任何铭印会“落空”。

浮躁
现在的人浮躁到连刷短视频都要倍速的地步,看电视剧、刷短视频本来即使为了消磨时间,但生活中会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人,看电视剧倍速+快进,刷短视频也要倍速播放;就很不理解。(不理解也只能表明是我的修为不够,而不是对这种现象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