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三)
《周作人《茶话》摘文(三)》陈再明23.3.3
一 《茶 话》 小引 茶话一语,照字义说来,是喝茶时的谈话。但事实上我绝少这样谈话的时候,而且也不知茶味,我只吃冷茶,如鱼之吸水。标题《茶话》,不过表示所说的都是清淡的,如茶余的谈天,而不是酒后的昏沉的什么话而已。 1914、9、16 二 明译《伊索寓言》 中国翻译外国文学书不知始于何时,就我所知道,″冷红生″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前曾有什么《昕夕闲谈》,当时是每期一张附在瀛寰什么的里面。后来在东京上野图书馆見到1840年在广东出版的《意拾蒙引》,才知道还有更早的文学译本。这《意拾蒙引》就是伊索寓言四个字的别译,当时看过作有一个简要的解题,可惜这本笔记于移家时失落,现在只记得这是一本英汉对照的详装书。 三 心 中 日本元祿时代(1688一1793),发生许多悲惨的情死事件。这样的情死,日本通称″心中″。虽然情死的事实是″古已有之",在日本的南北朝时代巳见诸记载,但心中这个名称却是德川时代的产物。本来心中这一个字的意义就是如字讲,犹云衷情,后来转为表示心迹的行为,如立誓书,刺字剪发等等。到了寬文年间(德川幕府),在游女(妓女)社会中更发现杀伐的″心中″,即拔爪、斩指或刺贯臂股之类,再进一步自然便是一死表明相爱之忱,日本诗人西鹤称之曰:″心中死″,在歌舞伎作家近松的戏曲中,则心中一语几乎限于男女二人的情死了。 四 爆 竹 火药正当用处在于做花炮,喜欢花炮是一种好脾气,我也是这样想,只可惜中国人所喜欢不是花炮而是爆竹。即进一步说,喜欢爆竹也是好的,不幸中国人只喜欢敬神(或是赶鬼)而并不喜欢爆竹。空中丝丝的火花,点点的赤光,或是砰訇的声音,是很可以享乐的,然而在中国人却是没有东西,他是耳无闻目无见地只在那里机械地举行祭神的仪式罢了。中国人的特性是麻木,燃放爆竹是其特征。至于什么接财神用的″凤尾鞭一万头",一一去你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