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传:千里马韩愈(105)
(572)如果这次韩愈再考不过,作者从小到大学到的形容失败的四字成语快不够用了。或许是上天被韩愈那股韧劲所感动,又或许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或许是韩愈天道酬勤。总之,这次铨选韩愈通过了。 (573)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通过铨选。次年春,韩愈被授予为国子监四门学博士的职位。前面已经讲过,这是一个类似大学老师的职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官员。有点类似现在的事业编制,虽不是公务员的行政编制,但如果当了事业单位处级以上的领导便可以与公务员行政编制的岗位相互交流了。于是,34岁的韩愈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一个长安的编制。 (574)到这里,我们再回头来看韩愈之前的长安之行。从韩愈回到徐州后的表现和后来参加铨选的情况来看,韩愈在长安期间应该是有所收获的。不然如何解释韩愈此前等了那么长时间都没等来铨选的机会,怎么那么巧,从长安回去后没多久就等到了铨选的机会呢? (575)至少韩愈在长安时,经过欧阳詹那么一闹腾,皇帝知道了韩愈这么一号人。所以,在大佬面前混个脸熟也是很有必要的。据说一个人一般能记住大概130-150个人名左右,所以每个大佬能记住的人名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你若能被大佬记住,就是占据大佬的1/150了。 (576)此外,去长安之前韩愈还在信中向友人诉说自己迫于生存压力,离开幕府就没有了经济来源,所以暂时还不能失去这份工作。而从长安回来后为何却又主动辞掉了这份工作?如果没有新变量的介入,短短几月内,韩愈前后的行为岂不是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