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家梦(三):天苍苍,路漫漫
一、站在路这头,望不到路那头
一直以来,始终认为王国维关于做大学问者的三个境界最为精妙。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没有目标,寻寻觅觅);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确定目标,日贡一卒,苦苦追求,披荆斩棘);第三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所悟,有所得,有所成)。毋庸置疑,我的前半生一直处于望尽天涯路阶段,迷茫,寻觅,横冲乱闯,就像宿命一样的被牵引着,走了一条离梦想最远的路,直到走投无路,直到被逼到墙角才发现,我需要折返,重新启程。现在要走的这条路,才是我内心中最想到达的地方。
现在,我处于已经确定目标,苦苦追求阶段。以前理解的第二境界是,既然有了目标,再苦再难再累,日贡一卒,总是会靠目标越来越近的。现在才发觉这个理解层次再幼稚不过。大目标是有了,然而每前进一步,都要继续经历迷茫和探索的阶段,写什么?从哪开始?怎么写?写几个字就卡壳怎么办?所有问题都是一头雾水,甚至好多天下去,消磨了斗志,耗尽了能量,仍然在原地打转。
没有进度/变化是最艰难的时刻,就像走在茫茫沙漠中,看似没有阻碍,甚至前路看上去无任何起伏,但越是看上去是一片开阔的坦途,越感觉不知道往哪走,没有一点掌控感,不确定性油然而生,孤独而迷茫。
写不出东西,索性阅读吧。从那些优秀作家的文字中寻找蛛丝马迹,他们也有这个过程吧?他们有没有遇到我现在的迷茫?他们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看莫言,看余华,看马尔克斯,看村上村树,看鲁尔福,看海明威,看贾平凹,看李娟……基本也得出了答案。没有谁是一生下来就会写作,没有一个人不经过漫长的探索和迷茫以及坚持不懈的坚持就走到星光闪耀的那一刻。同时我也明白,他们的路是他们走出来的,没有一个人的路可以让我严丝合缝地踩着他的脚印走过来,借鉴可以,模仿也可以,但是,我遇到的问题是他们曾经的问题,但是我的问题只能我自己来解答。
目前我的主要问题是,情节的推动进行不下去,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看工具书,并跟着练习。要进行针对性阅读,在阅读的时候留意别人的情节是如何推动和发展的。
先不着急动笔,关键还在于阅读量和写作技术掌握不到位。知乎上六朔在专栏中的第一句话说得很好,学习写作的过程势必是碎片化的。我的问题也是碎片化和个体性的,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随时冒出来一些新问题,甚至不写都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所以,也不能不着急动笔。得先写起来,写短篇,试试语言和结构,试试完成的决心。
现在发现,写小说更多的是一项技术,像木工、瓦工、电焊工、工程师一样,首先得掌握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惟其如此,才掌握了某项能力,拥有了做这件事的路数。写小说又不仅仅限于一项技术,因为它还需要有一种区别于这些单纯技术的精神支撑,就像一种天命一样,它在你的心里默默引领着你走向这条路,只有这条路。创作热情和兴趣在天分,创作能力和效率在后天学习和练习。天分有没有我不关心,我现在缺的就是创作能力和效率,所以,学吧,练吧,做起来吧。
接下来的学习先学情节的设置和推动。边学边实践。不怕写不好,但是一定不能再中途弃稿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行动不止,必有所成。
希望还是要有的。